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在心田里播种“爱心树”

作者:王 平




  教材说明:
  “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奉献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课堂实录:
  (一)点拨阅读方法,引导质疑问难
  师:小朋友们,开学以来我们一直在用耳朵听什么故事?
  生:《夏洛的网》。
  师:是的,这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咱们今天不读这个,今天来读一个短的故事。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来,一起跟着我写课题。(板书:爱心树)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这个故事的题目为什么叫爱心树?
  师:读完故事你就会知道的。
  (二)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像闸门
  师: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跑到树下可能会干什么呢?猜猜看?
  生:玩游戏,捉迷藏,说悄悄话……
  师:好,带着你们的猜想,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生:采集树叶。
  师(板书:采集树叶):还想继续看吗?有个条件,咱们得要想一想,如果让你采集树叶,你会用树叶来干什么呢?
  生:给蚂蚁当小船,用来吹口哨,给蚕宝宝们当睡床……
  师:你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请看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他用树叶来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继续来看,注意观察一下图画。
  生:地上只有鞋子,树杆上只露出两个手和两只脚。
  师:谁来配上一句话。
  生:小男孩在开心地爬树。
  生:小男孩在高兴地爬树。
  师:小朋友们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真了不起!那么他爬上树干什么呢?
  (翻动下一页,出示:在树上荡秋千。板书:荡秋千)
  师:故事里的小男孩在哪儿荡秋千的呢?(翻动一页。)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见了两个苹果核。
  师:想想孩子应该在哪儿?
  生:在和大树玩耍。
  生:肯定坐在树上吃苹果呢。
  师: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呢!男孩就是坐在树上吃苹果,还同大树捉迷藏。(板书:捉迷藏)
  师:你觉得小男孩喜欢这棵树吗?
  生:喜欢。还可以用一个字来表示,那就是——爱。
  生:树上多了一颗“爱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小男孩非常非常爱这棵树,大树很快乐。不久小男孩长大了。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生:老师,你看树下,露出四只脚,而且树上有两颗“爱心”。
  师:这样小男孩还会经常在树下玩吗?
  生:会,因为他很喜欢这棵大树。
  生:不会,因为他谈恋爱了。
  师:是的,小男孩要谈恋爱、成家,要花费很多时间,不会常常来看大树了。因此,大树常常感到孤寂,大树在盼望着孩子来看它。
  师:谁来读读这段文字,“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可是,孩子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了。他说,“我想买些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钱吗?”
  师:大树会给孩子钱吗?
  生:不会,它没有钱。
  师:那会怎么办?
  生:给他一些苹果去卖。
  师:是的。大树说,“很抱歉,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生:哇,这个孩子摘了这么多苹果,满地都是。
  师:这个孩子把苹果都摘走了,还会来看大树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他有了钱,就不需要大树了。
  生:他会呢,因为他很喜欢这棵大树!
  师:我们继续看。“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大树,大树很难过,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杆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生:他不会荡秋千了,因为他已经很大了。
  师:那他会干什么?孩子说,“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很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会给我一幢房子吗?”“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那个男孩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生:这个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呢?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男孩子这样砍下去,会要了大树的命的。
  生:老师,我觉得这棵树愿意一生一世爱这个孩子,大树愿意一生一世为这个孩子付出。
  师:这个孩子以后应该不会来了吧?
  生:应该不回来了,大树已经给他的太多东西了。
  师:同学们,继续听。孩子又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她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很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生:这个孩子怎么这样?
  师:“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生:啊!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啊?怎么这样贪得无厌啊!
  师:大树很快乐,但是心里却有些……你们说,大树心里想些什么呢?
  生:觉得很长时间又看不到孩子了。
  生:大树有点生气了。
  师:是吗?前面刚说过大树很快乐呢?假如我是这棵大树,就会想到,远航的孩子啊!你在外平安吗?你什么时候回来?
  生:大树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树墩了,她会变成板凳让孩子坐的。
  师:是的,同学们,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有树干了。”大树说,“不能让你抓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说,“我希望还能给你点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三)渗透阅读习惯,训练阅读思维
  师:现在请合上书,想想书写了什么?(师生一起回忆,可以看板书提示)这样就是一幅网络图(指板书),到了高年级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提纲。
  师:这本书中还有哪幅图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再打开,有重点的回味一下。这回看图不是好奇了,这回好好看,画里还藏着画呢。画里蕴涵着爱,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爱继续回味……
  (四)拓展延伸,播种“爱心树”,感恩教育
  师:你们觉得生活中能找到大树这样的人吗?
  生:(异口同声)能,爸爸妈妈。
  师:是啊,你们的父母总是默默地奉献着。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我以后不任性了,谢谢爸爸妈妈。
  生:我们以后不能光伸手向你们要东西,我们应该帮你们做事。
  师:同学们,父母为我们付出得太多,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父母,爱朋友,爱身边的一切。我相信最美丽的世界是被爱包围着的世界,所以我们要种下爱心树,让它结出代表爱心,信任,温暖的果子。然后呢,世界上长满爱心树,吃过果子的人都很善良,有爱心,这样的世界应该很美丽吧?最后就让我们在《感恩的心》的优美音乐声中细细品味那份沉甸甸的爱吧!
  
  执教感言:
  这节课是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意在指导孩子们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看封面想象,看图画想像,给图画配上一句话,看内容想像画面,看完书后回忆书中的重要内容即重点回味,渗透写作提纲,延伸拓展等。教给孩子们要学会爱爸爸妈妈,爱朋友,爱身边的一切,教育孩子们播种下爱心树,学会感恩,将书中的思想升华。
  从二年级孩子稚嫩的回答声里,可以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已经渐渐学会思考,大胆想像,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那一句句逐渐完整,渐渐形象生动的话语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相信经过长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想像力一定会更加丰富,个性一定会得到充分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