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激发情感 培养写作兴趣

作者:李宪星 韩绪芹




  当一种训练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本能。如“九九乘法口诀表”,当熟读成诵并达到最高境界时,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大脑随时随地都能反应出来。那么作文是否也能通过这种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无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练就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呢?
  
  (一)充实生活,激发情感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家中很少干家务,社会实践少,使得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感受生活,同时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劳动的乐趣,比如摘一次菜、包一次饺子等,然后再让学生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也想通过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己。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喜欢作文,主动写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广泛阅读,激发兴趣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解决了学生作文的“源头”问题,下一步就是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多读好的课外书和报纸,为习作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激发写作的兴趣,这就要做到:
  1.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的文章。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出自小朋友之手,适合小学生的胃口,读得进去学得来,学生们读后就想自己试一试,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
  2.在作文前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的书籍,进行信息的搜索,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感性素材的积累,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等到作文时就不至于无米下锅了。
  
  (三)激励评价,感受成功
  
  在解决了作文的“源头”和不会写的问题后,不等于学生就能写出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和激励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笔者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初期的作文写作,教师可以尽量拓宽题目的范围,让作文题目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并且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获得初步的成功感。在一定阶段的初期作文训练后,就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适时地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自拟题目作文等,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学生完成的作文,要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加以评判,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鼓励、唤醒学生的创造动力,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激发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慢慢掌握评判标准。
  3.交流互进。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作文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实际操作一番。可组织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由学生自己组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各自的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感受成功。在教室开辟 “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进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与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好作文都来自我的同学中,我也一样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样不仅能让写出好作文的学生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发表。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乐于作文,写作也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了。这样做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畏惧,而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