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作者:赵凌淼




  [摘 要]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在音乐教学中,尊重、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素质教育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音乐教学 个性 培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她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德国教育家奥尔夫所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如何发挥素质教育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个性的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就是发展其创造能力。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上比其他学科有更大的优势和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来表现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音乐课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最佳载体。
  
  (一)国外音乐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1.奥尔夫教学法与个性培养。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让孩子去做”。通过让孩子亲身参与动作、语言、表演、舞蹈、奏乐等,直接感受音乐并充分挖掘其音乐潜能。奥尔夫教学法体现由个人到集体,从模仿进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到诱导学生模仿、再让学生充分体验、最后进入到有个性地创造。这个过程不仅注重学生个人的体验、发展,还培养小组、集体的合奏、合唱能力。
  2.柯达伊教学法与个性培养。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哲学思想是:好的、有价值的音乐是灵魂的音乐,有助于强化和丰富人的性格。他认为,音乐是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柯达伊教学法主要是以学习民族音乐为基础,通过合唱、合奏,培养内心听觉、记忆技能、即兴创作达到对人的全面培养。
  3.铃木教学法与个性培养。铃木镇一所创立的“才能音乐教育”教学法指出:我们并非要培养天才儿童,而是要把深藏在每个儿童内心的潜能开发出来。铃木教学法是通过“母语方法”让学生观察、模仿、重复、演奏,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培养高尚的人格。
  4.综合音乐素质教学法与个性培养。综合音乐素质又名“发掘创造性的教学法”,教学思想是:通过音乐体验来发展人的素质和音乐表现力。课堂结构: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创作、巩固概念。
  
  (二)引导个性化的实践
  
  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艺术世界中,创造性的体验、感受、想象与表现。音乐的天地是自由的,如果在课堂上束缚学生的个性,限制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问题答的与老师备课时设计的一模一样,学生又怎么能够领略艺术之美?又怎么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愿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在上《小手帕》一课时,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手绢,说说做做他们的作用。学生们大胆想象,积极动手实践:插在酒杯里的餐布造型、围在头上的花头巾、系上带子的小肚兜等等。通过这些奇思妙想,学生找到了自信,发现了身边的艺术,顺利地完成了富有个性的实践。这样的课堂实践,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鼓励个性化的表演我
  
  1.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 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音乐课堂就像一个小舞台,能否让学生尽情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关键在教师这个“导演”能否搭好台让学生唱好戏。
  2.强化课外教学,发展个性特长。从艺术实践角度而言,课外教学是音乐教学最好的形式,利用课外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在教学目的上要注意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但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式延伸,而是有足够的空间给予学生发挥技艺特长,施展个人才华。其次,在组织上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为他们制订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定时训练,促进发展。这样既突破年级框架,按相仿的能力进行组队;又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组班,可以是自愿性、松散性的。第三,在辅导上实行个别辅导与集体艺术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先天禀赋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选择一些艺术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作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艺术实践,并经常带他们参加各种场合的演唱、演奏和表演,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自我个性的体现。
  3.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教师今后的自我创新方向。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兴趣,打好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使有才能的艺术人得到培养、引导、发掘。因此,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除旧创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精心备课,挖掘一切可以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创思点,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简单的、机械的教育模式。利用音乐教育这块重要阵地,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教育,进一步说即是创造性教育,是素质教育上的核心内容,只要教师不断去创新、去突破、去思考,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新局面。
  总之,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通向成功地阶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个性,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绝非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让我们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树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艺术教学中成为闪烁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