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非智力因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王永礼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效与自身的智力水平成正相关。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成效平平;另有一些智力状况一般的学生,却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这种学习成效与智力水平成负相关的状况表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单有智力水平是不够的,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而且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在智力因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和作用尤为重要。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从狭义上看,是指智力以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动并起影响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总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上说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及它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意义。
  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方面,而这六大作用又是依次发展和密切联系的。
  1.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和定向作用,帮助学生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部分智力不错、但学习成效不高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利用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和定向作用,可以帮助这些学生端正态度、明确目的。一些智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就是发挥了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和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具有直接激发和转化学习动机的能力,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这即是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作为教师,既要创设外部条件,如组织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知识竞赛、小论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又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如需要、愿望、好奇心、信念、理想、责任感、荣誉感等,转化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的有机结合,必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始动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定向作用,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因为任何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从一定的学习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出发点,端正学习动机有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和实现;学习目的则是学习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和归宿,明确学习目的有助于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加强。无论是学习动机的产生,还是学习目的的明确都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动机和明确目的。正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和定向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是学生自觉和主动地学好思想品德课理论知识,取得优良学习成效的前提。
  2.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维持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自觉地从动机走向目的。一些同学在开始时动机比较端正, 目的比较明确,但缺乏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方向和持久性。非智力因素具有帮助学生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功能,这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作用。学生产生了学习动机并确定了学习目的以后,如何才能使动机和目的沟通,从动机走向目的?这需要在动机和目的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非智力因素就是这座桥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下,学生必然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产生学习中的消极被动状态,自觉地从动机走向目的。另外,在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维护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和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始终如一地从动机走向目的。因为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树立起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的恒心。
  在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维持作用的支配下,学生会自觉自愿和善始善终地从动机走向目的。这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思想品德课理论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效的基础。
  3.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作用,保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目的最终实现。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坚强与否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巩固,也必然会影响学习成效。因此,必须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动机引发,最终实现学习目的,还必须依靠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学生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在调节作用的支配和控制下,一方面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的,会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活动,增强有益于学习效果的行为,消除有害于学习的不良习惯,从而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还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帮助学生振作精神、不断进取,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在由动机走向目的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的。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增强毅力和意志,战胜学习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从动机向目的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