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作者:张凤英




  [摘 要]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学生合作不主动、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等合作低效现象,本文提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准备适当、公平的评估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合作
  
  合作学习是美国在20 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规的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本文拟就合作学习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且提出英语教学课堂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合作式英语教学的意义
  
  1.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是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新教材的实施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的转换,在一个民主而平等的课堂人际关系下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合作式英语教学法便是这种以人际互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语言认知能力全面充分的发展,为以后终生学习奠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促进中学英语学习困难生的积极转化。合作学习倡导小组的“积极互赖”,强调个人和小组的责任。在4~6 人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当中,组员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沉浮与共,同生死、共患难”的伙伴关系。学习中,接受较快的同学会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使其迎头赶上,获得成功。学困生由于这种“积极互赖”,会加倍努力,力争为小组奉献一份力量。合作学习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共同激励,彼此包容,即使学困生犯了错,同伴也不会嘲笑他/她(这将导致小组被扣分),使其感到尴尬、自卑。相反,同伴和老师的鼓励与宽容会帮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在不断的互动学习交流中,学生也发展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氛围下,学困生能够逐渐摆脱情感态度方面的障碍,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3.合作学习是培养学习兴趣和获得有效知识的需要。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的认识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追求,才会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地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学生的学习过程纯粹是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必然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不强、积极性不高,而且他们所得到的知识也缺乏实践性。合作学习正是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体会学习的艰辛,享受探究的乐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到发展,而且他们所学的书本知识由于主体经验的融入得以升华。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低效现象
  
  尽管合作式教学有如此多的意义,但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出现了一种合作低效现象。
  1.学生合作不主动。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出现上述“冷场”现象,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有偏差,合作学习的话题缺乏趣味性,指导不够得力,活动前没有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进行激活等,都有可能抑制学生活动的热情。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中学生由于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不够也会影响合作。另外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气氛等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2.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质疑、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是让学生通过评价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确立自身努力的方向。可见,合作学习追求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怎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后进生”的研究呢?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的策略
  
  1.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当学生争执不下时,教师就是协调员;当学生冷场时,教师就是拉拉队;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就是他们的一名成员,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一次活动中,有个小组说他们组一个学生不开口,使得全组的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笔者就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告诉他全组同学不愿意放弃他,老师也不愿意放弃他,大家对他都很有信心,他一定会说好英语的,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渐渐地就开始说英语了。
  2.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英文电子邮件和英语网络聊天,对于那些相对胆子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或不参与讨论的学生来说,是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同常规的英语学习方法相比,网络辅助英语学习具有许多优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特性,可以弥补英语常规学习的不足,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必将把网络上学与教的方式带到另一种新的境界,为远程教育带来新的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为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3.准备适当的和公平的评估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测验的手段和评分的标准必须既能反映出小组合作的成就,又能体现出小组各成员的贡献。采取相应的奖励方法也是促进小组共同努力的有效措施。评价方式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其目的在于帮助各小组发现优点,找出缺点。同时,制订清晰的奖惩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及组员。比如,设立学习积分月卡(或周卡),小组或个人档案袋,对每个组员的表现打分,如背诵、朗读,听写、竞赛、英语第二课堂等。当个人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为自己所在组赢得更多积分。当小组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小组可以从教师那得到一份奖品。学困生的评价要结合其学习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合作式英语教学将教与学同步化,使学生的主体角色在具体的语言实践当中得以强化,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解决问题完成一定的任务中得到有的放矢的训练,其最大的好处是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化,减少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从而在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强化、巩固、疏理知识,最终大幅度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一个民主平等的气氛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周芳.让合作学习走进英语课堂[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李淑娟.新英语课程中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3]邢莉娜.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方法探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