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对数学“潜质生”教育的思考

作者:陈年忠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存在大量的没有充分发挥学习能力而呈现出基础较差的潜质生,转化潜质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教师要重视研究潜质生存在的学习障碍,重视对潜质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努力转化潜质生。
  [关键词]潜质生 教育 措施 方法
  
  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也在全国各地推行,现在的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众化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没有充分发挥学习能力而呈现出基础较差的潜质生的比例还比较大,笔者对近几年来几所初级中学的会考成绩调查时发现,有20%左右的学生会考总成绩只占总分的30%,这与大力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相背,也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了真正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方位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潜质生,爱护潜质生,研究潜质生,帮助潜质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潜质生的学习兴趣,让潜质生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一)重视研究潜质生存在的学习障碍
  
  大部分潜质生都存在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不少教师的习惯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辅导,但很少从思想上和其它方面进行辅导和研究,结果工作很难见效。
  1.研究潜质生存在思想情感障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期望目标与最终目的密切相关。潜质生在结束某个学习任务时,其学习效果往往欠佳,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时,则认为自己不能学好。把前一个学习任务中失败的沮丧情感,带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去,严重影响学习,进一步发展为讨厌学习,甚至于害怕学习。布卢姆指出:学习成绩中有四分之一的差异是由学习前的思想情感特点造成的。因此,教师应重视研究学生存在的思想情感障碍,对潜质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帮助潜质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2.研究潜质生存在的思维障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认知结构中原有起吸收、固定作用的观念越强,就越有助于新观念的学习。潜质生的基础差,思维能力较一般学生弱,对新知识的理解则比其他学生慢,一般学生认为容易的问题,对该生而言就成了难题。当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在其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需要提取相应的知识及经验,但取出的往往与新知识相脱节,无法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二)重视对潜质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大量的有关资料研究表明,潜质生与优生最大的差别是潜质生不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帮助潜质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学生有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则会主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对学习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对一个能一题多解的题,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遇到难题则会契而不舍、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例如把 X3+ 6X2+11X+6 分解因式,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学生就会主动的思考,通过分拆二次项、分拆常数项等多种方法来分解因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
  良好的个性品质虽然是人的基本素质,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为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一种方法,大部分学生很快能掌握,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见效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一丝不苟,逐渐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给潜质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以前的“应试教育”重视的是成绩好的(升学有望)学生,而忽视潜质生,让潜质生当了“陪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因此,要转变潜质生,就应针对潜质生的认知能力强、思维能力不差的特点,给潜质生创造学习机会,给潜质生一片晴朗的天空。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潜质生往往因学习差,心里自卑,害怕见教师,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久而久之,问题当然就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在平时应主动接近潜质生,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通过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感。例如计算 X2+X3有的潜质生会做成X2+X3=X5。就应向学生提问,找出他们做成这个结果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知识的辅导,让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也是很重视、关心的,使他们在心理上、感情上与老师接近起来,从而乐于和教师合作。
  2.搭建“支架”,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潜质生的基础差,思维能力弱,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多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降低教学起点,以旧引新,多给潜质生创造机会,尽量使他们多动脑,训练他们的思维。另外,讲解新内容则采用小步子,给潜质生的思路上多搭一些“支架”,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学会,“跳一跳,摸得着”,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讲移项解方程x-7=5 时,首先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解;然后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7 得x-7+7=5+7,也就是变形为 x=5+7。对此,一般学生都能看懂,但为了照顾潜质生,还应指出,为什么两边都要加上7,而不是加上 5 或 6等另外的数,这样使学生感到思维自然,学会不难。
  3.注重对潜质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潜质生不仅基础差,而且往往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虽然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学习,也很难有较大的改变。古人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结合原有能力,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重视提高潜质生的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情绪智商的因素。智商低的孩子,只要他们情商较高,就能发挥主动的精神,努力学习,努力的理解别人,为别人着想,能取得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因而能学得更好。因此,教师要多鼓励潜质生与其他同学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快乐、痛苦、烦恼、喜悦、忧伤都与他人有关,同样自己也会影响到别人,离开了同学、朋友,自己就会孤独、烦闷。教师要培养提高潜质生的情商,引导潜质生成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全面提高潜质生素质。
  
  (五)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培养人才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学生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应该让家长认识到,家长即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学生即使是在学校,家长的责任一点也没有减轻。这就要求全方位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使他们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怎样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合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潜质生一旦形成,不可能在短期内转化过来,在对数学潜质生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潜质生旧病复发、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这需要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转化潜质生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是要在广大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中根除“学生反正升学无望,不必再费心关心其学习”的观念。为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对潜质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李国文.情绪智商:人生的必修课[J].现代交际,2001,(6).
  [4]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