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构建初中语文“三位一体”写作训练序列的探究思考

作者:胡 霜




  [摘 要]写作是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体验中写作,换言之,也就是构建以“阅读为基础,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口语交际为辅”的“三位一体”写作训练序列,即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就是“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序列 构建和反思
  
  (一)浙教版旧教材写作序列与人教版新教材写作序列之比较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浙江省编的语文教材,其体系是侧重“读写听说”训练,每一个单元有一篇侧重写作训练,比如《外婆和鞋》等例文,往往设计侧重写作训练的训练点,比如“记叙中的描写和议论”等,从初一到初三,写作序列基本上是“文体训练体系”,即分文体展开写作训练序列,先训练记叙文,然后再训练说明文,再训练议论文。阅读教学如此,写作训练亦不例外。每个单元还辅之以“字词句系列训练”,这样,读写听说训练达到了统一的局面,语文知识训练也不忽视,教师教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有的放矢、毫不费力。教学效果似乎也还不错。
  而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人教版语文教材完全不同于浙教版语文教材,人教版是按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或“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体系来编排的,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而写作则围绕着“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来展开,有些单元强调写作和口语交际,有些单元则侧重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概括起来,这套新教材是侧重于综合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际交往,体验自主写作,增强综合学习能力。人教版新教材所编排的写作训练序列本质上是与三维目标相一致的,它侧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染熏陶,它是通过一个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主题来综合写作训练,比如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从阅读教学来说是诗歌单元,从主题内涵来说是“爱国”主题,故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脚踏一方土”也是以“爱国爱家乡”为话题来展开的,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想情感教育。纵观七年级到九年级,从最初的“生命”主题——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到九年级下册的“时间”主题——岁月如歌,通过一个又一个主题歌,唱出了学生的情感,反映出了学生的态度,也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所以说,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编排的写作训练序列可称之为“思想情感熏陶体系”。
  这两种写作训练序列比较而言,可以看出,浙教版的“文体写作序列”是应试教育的产品,它侧重应试写作能力训练,注重文体知识以及语法知识,强调用词、造句、构段、谋篇、立意、选材、结构、详略等方面的写作技能训练,而人教版的“思想情感熏陶体系”注重学生感情的升华、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感应、内心的体验,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强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正是老教材和新教材的最本质区别,也是老教材中写作训练序列和新教材中写作训练序列的区别所在。这从七到九年级的写作阶段目标中可见一斑。“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且要求在写作时“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在“口语交际”阶段目标中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而在“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中强调“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从这些阶段目标中,充分表明新教材的写作训练体系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而且往往是通过种种综合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从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新教材新的写作训练序列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产物,是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套全面科学的训练体系。
  
  (二)综合性学习为主辅之以口语交际的“三位一体”写作序列之构建
  
  纵观国内外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有两大趋势:第一种是同阅读训练系列一样,作文训练序列在语文学科中已经相对独立。多数学者认为,阅读与作文虽然有内在联系,但是作文训练有其本身的规律,不能依附于阅读训练。换言之,阅读与写作可以划分为两大块,从信息论来分析,似乎是两码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许多国内的专家学者认为,阅读与写作是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于是提出了“阅读是写作的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深化”等观点,强调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这些观点一致认为,写作的源泉与素材来自于阅读,而不仅仅是来源于生活。如今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序列编排,则吸收了心理科学和现代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实际运用,使国内外专家学者认识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些新型的学习理念体现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则必须注重三个条件:社会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写作训练序列必须基于以下三点: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则必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载体;为了生活的需要,则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能力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则必须强调学生的人际交往,注重口语交际;为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则应该强调感受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我手写我心”,也即让学生抒发对阅读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其实是“人本主义”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因此,新教材的编排并没有割裂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反而是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的基础上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以“阅读为基础,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口语交际为辅”的“三位一体”写作训练序列。该写作训练序列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口语交际为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反映。
  
  (三)综合性学习为主辅之以口语交际的“三位一体”写作序列之践行
  
  从2004年温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在语文教科研方面围绕自己的三年新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究,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及写作教学方面加以行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之前,笔者在写作教学方面曾经也设计并践行过“三位一体”的写作训练序列,当时的操作思路是:以大作文为主,每两周一篇大作文,配合单元教学中的侧写训练进行,字数要求600字左右;以小作文为辅,抑或称之为周记,每周一篇,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再加上随笔或日记,日记要求每天必记,字数不少于100字,如果写随笔则字数不少于150字,每周至少3篇。这样的写作训练序列,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其中的随笔日记,也可以是很自由灵活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可以抒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还可以渲泄学生的郁闷心情,当时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写随笔日记了,更何况笔者还会在随笔日记中回复一些问题,写上一些教师寄语。而大作文大多数是让学生小组批改或同桌批改,评语也是让学生自己写,按照老师要求的规范去写,所以说,大作文完全是按照教学目标去完成的应试之作,学生兴趣不是很大,甚至比较反感。而小作文呢,也比较灵活多样,篇幅短小,有的是反映班级情况,有的是写家庭轶事,有的是写校园生活等等,老师在班会课上会随时点评,所以也颇得学生喜欢。这样的“三位一体”写作训练序列,也曾取得了点滴效果,但没有发挥出学生的写作潜能,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健全学生的人格,没有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