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发展形象思维 训练学生的语感

作者:陈 瑶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怎样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呢?多少年来,广大的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但总体看,在小学生中仍普遍存在着语感迟钝,对语言文字意会能力低下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语感的关键在于借助形象思维理论这把金钥匙,把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训练语感交融,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其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词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词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出来,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并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对这个词语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场景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故事的梗概的了解,配以教师的情景创设和具有启发性的富有情感语言的刺激,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及相关的表象和生活经验,引起联想,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艺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一)在形、情、理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文章时,深蕴在语言文字中的感情色彩、内在含蓄、情境气势作用于人的大脑,激起人对语言文字鲜明的“内在视像”,再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种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味、意境的感应,就是语言的形象再现感。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语言形象的再现来领悟语言中所孕育的审美因素。
  1.感受形象。
  文学作品是借助形象来呈现自身的,但“形象”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绘画、雕塑塑造的形象,可以以其形体、色彩、线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音乐可以以其音响、旋律直接诉诸人们的听觉;文学作品则以语言符号为载体,通过读后才可能在想像中感受意境。
  2.体味其情。
  文学作品是饱含着感情的艺术。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小学语文课本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关键就是要通过对形象的感知、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同时把握字里行间中的点点情丝。
  3.领会其理。
  理即作品中深蕴在形象、情怀之下的能呈现生活本质的规律,也就是作者创作的根源,对社会人生的态度,或是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语言的迅速感受力不仅是形与情的敏捷捕捉,更是对文章深层意蕴的开掘顿悟。
  语感的训练从感受形象开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一方面要激活读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要理解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在语言文字和具体形象提供的氛围下,被感知的对象才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和他们的身心融为一体,和他们的感情融为一体。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所提供的情境,体会了作者的心情,才能从中得到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陶冶了思想情操。
  
  (二)借助语言表达语感
  
  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量感性认识,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语言文字同样可以用来表达思维。研究训练语感的实质,正是要通过“语感”来激活“思维”,换言之即是指导学生在语感训练中学会怎样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同样表达语感也要借助语言。
  1.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作家的神来之笔、演讲绝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瞬间自由地展开、释放他们浓缩、积累的认识或感想。同样,语感的表达既然要借助语言就要先获得语言。只有在大量语言积累的前提下,在表达时才有可供驱遣的材料。一般来说,语言的积累越丰富,对语言知识理解的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言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从而形成语感迁移。这种语感迁移,具体表现为言语形式迁移、言语意义的迁移、言语形式与言语意义之间的相互迁移。因此,抓表达语感的关键,就要抓住语言的积累,即以大量阅读、学习他人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为基础。
  2.因声求气,以朗读为线。
   “因声求气”出自中国古代文论。“声”是声调的抑扬顿挫。“气”是气势和感情。“因声求气”就是强调以朗读为线,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朗读、揣摩、领会、联想、想象、感受、体味、认识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朗读中必须做到:图文对照,反复诵读,激发情感;抓重点词,咬文嚼字,把握主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是重要且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将训练语感与发展形象思维相结合,即以最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全面发展学生智力为目标进行多手段教学。要通过情境的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感情的朗读,配以优美的音乐、图画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和新的表象,产生联想和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具体、鲜活起来,从而让学生最终“身入课文的境界,心入作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