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沈军海




  [摘 要]优化思想品德既是认知问题,也是行为训练问题。因此,思想品德课需要探究式教学方法。本文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教”要向“探究”转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置学生于矛盾和问题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观察和活动的过程等方面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探究式教学 应用
  
  思想品德课重在对学生德育素质、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师生互动,相互探究学习。何谓探究?“探”是探索、探寻;“究”就是研究、追究,也就是多方寻求答案,追问根由,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等。在实施新课标、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式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研究。
  教师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能敢于探究。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化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自主权,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创新探究意识培养的首要条件。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的问题分层处理,分别对待,兼顾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再次,教师的态度要和蔼,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急躁、恼怒、失望和放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般违纪行为,不要疾言厉色,更不要讽刺挖苦,应从容镇定,因势利导,要允许学生申辩,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最可亲近的朋友。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奇谈怪论”要正确评价,恰当鼓励,师生之间要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师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的关系,真正形成活泼愉快、民主和谐、利于创新探究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的“教”要向“探究”转移,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地追寻和探索新知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很多,比如教学生“会读”。“会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挖掘潜能、独立探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课前预习指导,为学生提供预习的必要条件,如课前作业、预习提纲、应达到的要求,做到边看边动笔,对不理解、难懂、重点的地方用圈点画上记号,初步读懂书的内容。二是课堂上精读教材内容,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预习中不懂、难理解的内容再次细看,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理解记忆。三是课后的反复阅读,学会小结、归纳学习要点,形成知识网络。教学生会“说”。探究问题需要讨论,能说到问题的关键部分,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习思维,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说出想学到什么知识,想弄清楚什么问题。课中,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只要学生能说,都要尽量让学生们说,其中包括原因、原理和分析过程,说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探究的过程。教学生会“做”。“做”就是亲自动手动口探究,会“做”是读和说的分析整理,便于记忆和进一步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进行探讨质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生会“议”。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适时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改变了“一言堂”状态,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精神,营造学习的高潮。
  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主要在于自己大胆提出探究的问题。为达到这一要求,在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一些引人入胜的、含有一定问题的学习活动。如在讲授“生命的独特性”时,课前让学生寻找两片相同或相似的树叶,上课时拿来用。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观察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产生求知欲之后,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活动,去探究问题的结果,作为解决问题、创新实践和研究的准备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握契机触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这也为学生下一步思考和讨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学生自己归纳结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同时在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获取的知识,巧妙地运用这些知识,提出具体明确的而又符合实际的问题,置学生于矛盾和问题的情境之中。在组织学生研讨时,教师要善于发现矛盾,将学生思维潜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充分地发表意见,在相互交流、相互纠正、相互补充中集思广益,然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理清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和想象中得到结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使师生互动,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要求,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