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优秀生厌学原因初探

作者:陶春辉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选择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按理说,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产生厌学心理。其实不然,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成绩好坏、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因为优秀生也有正常的心理、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在要求,当内在要求与外界供给之间出现较大矛盾时,会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厌学情绪。就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看:优等生一旦出现厌学情绪,他们会表现出更为激进的情绪,更为强烈的行为,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优秀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观原因
  
  1.承受挫折力差。优等生一般素质好,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因而会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方面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他们习惯于听赞扬、受奖励的特殊环境,对困难和挫折缺少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度。许多学生将学习的成功(具体表现为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不允许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丝毫的退步,一旦某次或某几次考得不好,便备感失落,在挫折面前或者蛮干,或者放弃。本校曾有一名学生语文成绩一向在年级排第一,但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由于马虎,作文跑题了,结果没考好,被老师数落了几句,就认为很没面子,在同学面前丢了人。以后他对每次上语文课都反感,听不进去,老师提问也不积极回答,成绩一落再落,认为语文老师不再重视他,学的没有意思,最后,不得不转学。
  2.虚荣心强。优秀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尊心,在集体中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倔强不服输的心态。为维持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在考试中超过他人,往往自我加压,增大学习强度,增加练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经常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心理身体均感到劳累,当超过心理承受限制时,很可能出现厌学甚至弃学。有位本校加强班的学生曾说过一段话,让笔者久久难忘,他说高考结束了,不论考上与否,走出学校大门无论如何不想再踏进一步,看到这里的一切都会让他感到累。为了能保持好成绩,他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有时做梦都在背单词。这三年真的好累。如果能重新选择,决不让自己考进这所重点高中。
  
  (二)客观原因
  
  1.周围人的过高期望。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有些家长甚至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在几次物理测验中成绩考好了就以为可以培养出“爱因斯坦”,对电脑知识有兴趣就觉得自己的孩子象比尔盖茨等等。为了让孩子成绩突出,家长不惜花费重金,报辅导班,请家教,自己到校陪读。对优等生学校也格外照顾,安排免费食宿,发生活费、奖学金,派专门老师辅导。生命或许不能承受如此之重。1998年,13岁的英国女孩苏菲亚凭借她的数学天赋被牛津大学录取,轰动整个英国。三年后,她离家出走,拒绝回到父母身边,并指控父母给了她太大的压力,最终她没有完成学业,只在一家公司当了个普通行政助理。当年家喻户晓的“少年班第一神童”宁铂也出家为僧。学校和家庭对优秀生的期望值过高,给他们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剥夺了他们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机会,甚至不允许他们拥有普通孩子都有的某些行为习惯。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多数不会有好的结果。
  2.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尤其是高中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比以前大大提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早已属于历史上的笑料。“大学生赚小钱,小学生赚大钱”、“十年寒窗读书苦,一朝毕业就业难”、“学习成绩好不如有个好家长”、“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这些经常见诸报端、网络的报道,无一不影向着孩子们的理想信念。因此所产生的新学习无用论,使得一些优秀生怀疑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优异成绩到底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有的甚至放弃学业去打工、经商。
  3.人际关系的困扰。有些成绩好的学生或因骄傲或因被嫉妒而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被同学们孤立,被同学们排斥,他自己感到呆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克服和矫治厌学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对学校和教师有以下建议
  
  1.提早预防和化解学生的厌学情绪,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减少导致厌学的各种客观原因,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愿学乐学。
  2.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心理、人格健康发展。面对挫折和成绩有良好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不为一次的失败就气馁。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心声。倾听学生心声,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设立一定的集体生活,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不为人际关系所困。
  4.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认识自己真正的价值,知道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成就,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5.心理学表明有氧运动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对于学生来说,适时的运动,适时的释放心理负担,对治疗厌学很有效,也很必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定期组织体育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一下学习的紧张感,把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些。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沈洋.少年得志 光环笼罩[N].北京晚报,20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