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初探

作者:刘金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充满热情。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在作文方面兴趣较差,每次作文都被动地应付,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积极思维,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教学中许多学生不会观察,或熟视无睹,浮光掠影;或感受不深,不会进行思考、想象。即使观察到的,也不知怎样描述,提笔不知从何处着手。针对这些情况,可围绕如何除掉畏难心理,由说到写,由易到难进行写作训练,逐步培养写作兴趣。
  
  (一)讲作文实质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流利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把平时同学们聊天说的事,选新鲜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清楚明白地写在纸上,可以适当地运用修辞、想像等写作手法。学生们听后经过练习,就不再感觉作文有多神秘,畏难情绪大大缓解。
  
  (二)着重说的训练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因此,要十分重视说法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必要一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练习。
  1.课前三分钟练说。每天上课时,找一到两名学生在班前宣读摘抄名作片断或自己的日记,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2.口头造句,用词造句。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词造不同的句子,或者在短时间内把句子组织好。
  3.朗读练习。这一首诗或一个段落,要学生慢速朗读,做到声音宏亮,流利自如。
  4.课堂答问。这是练习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先让学生根据课文词句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临场应变、组织语言能力,再进一步训练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思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5.看图说话。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说出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6.复述课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部分复述,做到内容准确,表达熟练。
  7.口头作文。从说文入手,如自我介绍自己身边的事、校园里发生的事等。此外还组织绕口令、快板、相声、演讲比赛等活动,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指导注意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观察前要讲清观察的目的、意义,提出观察的要求,如早晨从校门到教室,这短短的一段路上见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让他们互相说一说,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记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学生在多次的实践中就能体会到,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可先观察校内的事物,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写作的兴趣就浓了。还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应先由上至下、由近及远地全面看,不但要找出它的特点,还运用各种感官注意它是怎样的,再让他们按观察顺序写,这样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叙述,作文水平就进一步提高。
  
  (四)进行重点内容练习,分片断练习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重点内容,进行片断练习,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可分散难点,化整为零,将某一片断描写的详实充分,突出所写的中心所在。片断练习需要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
  1.素描练习。给学生提供图片、实物,在课内进行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还训练学生运用准确语言连贯叙述的能力,把看、想、说、写紧密结合,花时少,指导细,现写、现改、现评。也可以领学生到现场实地观察,让学生在设置情境中,当堂描写等。
  2.人物动作。写人物动作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动作特点,选用准确的动词,恰当地进行描写。
  3.人物表情。可请一位同学当模特,让大家观察这位同学的面部表情,然后写出来。
  4.动物外形。要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通过谈话或回忆有关课文,明确描绘动物形状的顺序。
  5.写心理活动。如让学生回忆自己“高兴”和“不高兴”时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注意先把遇到的什么事情交待清楚,然后再描述自己的心情。
  6.自然景色。景色描写要抓住形、色、声、味,全貌、部分,远、近、动、静,主体及背景等。如练习写《春天的田野》、《夏天的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