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幼儿诚信品德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赵海波




  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国内外人才学研究成果表明,在成长道路上,从小注重“情商”培养,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重视幼儿早期智力因素的同时,更不可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幼儿进行做人的教育。而“诚”和“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每个人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质,是成人之道。所以,对于作为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来说,从小对幼儿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究其根源,对症下药
  
  随着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发展和日趋成熟,说谎行为在学前儿童中颇为多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有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之分。因此,教育者应根据幼儿的不同行为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方法,对症下药。
  1.无意说谎。学前儿童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而造成了说谎,这属于无意说谎。比如亮亮看了动画片《奥特曼》后,对他的小伙伴说:“我也可以象奥特曼一样成为超人,把坏蛋全打跑。”可见,亮亮是将主观幻想中的东西与客观事实相混淆,以满足幻想中的某些欲望,因而产生了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谎言。对于这种无意说谎,会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良好的教育,会逐渐减少。
  2.有意说谎。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故意编造谎言,这就是有意说谎。例如,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惩罚,于是编造谎言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这时说谎成了幼儿免遭惩罚自己的手段。成人对幼儿过分严厉,不问清事由就加以恐吓、责骂甚至施以体罚,常使幼儿产生这种问题。此外,幼儿为了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报复,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有时也会说谎。如果幼儿通过说谎能达到目的,则无形中起了强化作用。久而久之,说谎就会成为一种顽习。即使在没有必要说谎的时候也会编造谎言,从而构成严重的品行问题。对于这种说谎行为,教育者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
  
  (二)教育者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
  
  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应建立在幼儿对教育者依恋和尊重的情感基础上。如果幼儿仅出于害怕教育者的惩罚而“做出”规范的道德行为,这只是外在的服从,不仅不能引起内部的接受,反而可能导致幼儿内心对教育的抵触。因此,教育者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让幼儿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有心理的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
  1.尊重幼儿。教育者要认识到幼儿和成人一样是平等的,具有被尊重的权利。因此,教育者应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由以往的管理者、控制者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幼儿多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产生被尊重感和被支持感。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教育者与幼儿互动的动机会更强,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对这一事实的体现。
  2.理解、宽容幼儿。面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教育者要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宽容,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所在,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例如,有一次幼儿园吃午点,笔者巡视到果皮盆时,忽然发现里面躺着一个刚吃了几口的大苹果,询问是谁扔的,全班小朋友都说“不是我扔的”。笔者意识到幼儿也有尊严感,也需要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面子”。于是对小朋友们说:“老师想这个扔苹果的小朋友一定是有原因的,请你游戏结束后,悄悄来找我,我喜欢诚实的孩子,也一定会为你保密。”当小朋友们玩完游戏,都去喝水的时候,陈艺丹悄悄来到我身边,她深深低着头,不出声。我蹲下来,用手捧起她的小脸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有事情要告诉我是吗?”她点点头,声音极小的对我说:“是我扔的,我想快点玩游戏。”我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好孩子,苹果里有很多营养,吃了它你会越长越漂亮,丢掉了多浪费呀!我知道你是怕吃东西慢,玩不到喜欢的游戏,我们一起想办法,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好吗?你放心,这件事老师一定为你保密。”从那以后,“扔苹果”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三)树立榜样,提供模仿对象
  
  幼儿的思维水平决定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易理解,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幼儿在行为上多模仿,凡是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都会产生强烈的模仿欲望。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正面的榜样。
  1.家长应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榜样。父母的思想品格、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理想情操等,都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品德、人生理想和文明行为。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首先要言而有信,诚实做人。现今,有的家长经常教导孩子要诚实,却不注意甚至忽视自己怎样做人。为了让孩子不买火车票,告诉孩子在检票口测量身高时,把膝盖故意弯曲;买东西多找了钱,不是如数归还,而是到处炫耀自己占了便宜;答应孩子办的事情,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最后不了了之……很难设想,这样一个投机取巧、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人,能够教育出诚实守信的孩子。俗语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行得正,站得直,为孩子做品德行为的榜样,让孩子去效仿。
  2.教师应是幼儿的榜样。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与老师朝夕相处。在幼儿的眼中,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自然教师也就成为幼儿最直接、最经常、最权威的模仿对象。他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言行同所模仿的老师想比较、鉴别,由此来判断自己的言行。曾有一位小学班主任,听任课老师说前面一节课他们班纪律很乱,就到班上说:“刚才上课谁不遵守纪律了?”全班鸦雀无声。“谁承认,谁就是好孩子,老师保证不批评他。”许久,一个孩子站了起来,不料老师立刻翻脸,劈头盖脸大骂他,还发动全班围攻他。这件事不仅使那个主动站起来的孩子精神受到很大刺激,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言行,使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里对诚信产生了怀疑:人应该诚实吗?别人的话能信吗?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学生。“师者,人之楷模也。”在培养幼儿诚信的同时,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位说诚实话、做诚实事、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人。
  3.引导幼儿向身边的同龄人学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同龄人对他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同龄人所表现出的好行为,幼儿较熟悉,更为接近具体,便于模仿。比如,笔者在班级墙面上布置了“我的小树快长大”的评比栏,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棵小树。只有在大家评价中,得到大家一致肯定和好评的幼儿,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贴在自己的小树上,谁的树叶多,谁的小树就长得快。孩子们非常看重这棵小树,经常围在旁边互相议论谁谁的小树又长高了,谁表现好。评比栏的设立,使幼儿在心目中有了追求的目标,在行动上有了效仿的榜样。
  
  (四)开展品行辅导活动,进行幼儿诚信培养
  
  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儿童主动参与活动,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和中介。目前开展的品行辅导活动,正是根据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学会”中的“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一种专门教育活动。它的特点在于“辅导”,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认识上的疏导和行为上的辅导,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在一个个有目的创设的情境中,懂得道理,积累情感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例如针对班上经常出现损坏玩具、撕破图书不肯承认的现象,可组织幼儿展开“做错了事怎么办”的讨论,培养幼儿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并改正的诚实个性品质。同时,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关诚信方面的故事、图书、动画片等,组织幼儿阅读和观看,并引导幼儿开展“如果是我……”的品行辅导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正是通过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多样的系列品行辅导活动,幼儿从以前的认识多、行动少转变为现在有认识、有行动,使诚信培养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总之,诚信没有速成法,没有捷径可走,它靠一点一滴来建立,通过一人一事来体现。诚信的培养,不只是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的每件事、每句话、每篇文章、每次发言、每张表格,都尽可能真实,让不实东西的少一点再少一点,那么社会才会变得真实、透明、温馨、和谐,孩子才会在纯洁、蔚蓝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