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马厚海




  课外阅读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关系到孩子们文化积累与心灵成长的重要问题。对于孩子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最好的童年礼物。那么,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孩子们都在看哪些课外书?笔者调查了一些家长、学生及教育相关人士。
  从调查结查来看,家长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是“有分寸的限制”,即除了一些教辅书和中外名著外,其它的书都暂被列进“禁书”。而孩子们喜欢看的“科幻、惊险历奇故事”、“笑话”、“谜语智力测验”、“漫画”、“武侠小说”等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老师们也认为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的确令人不满意,“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其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课堂内一些问题因学生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只能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
  
  (一)课外阅读难以展开的原因
  
  审视当前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中小学生还是城市中小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所有空余时间。特别是初三学生,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学生疲惫不堪,哪有时间和精力看课外书。虽然国家规定学校实行五天上班制,可又有几所学校有完整的双修日?名目繁多的艺术班、培训班、补习班占据了学生的休息日。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难以开卷。
  2.书籍欠缺是影响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这是仅次于“课业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农村中小学生与城市中小学生的最大区别。这一点也是最让农村老师头痛的。城里的学校基本都有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家中也或多或少有些藏书,而农村中小学却很欠缺。据笔者调查,在农村象样图书馆、阅览室的学校屈指可数。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的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加上经济拮据,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即使有,在农村也无法买到有用的书。在调查中了解到,家中有四大名著的只有2%,有1~2本的有6%。他们所谓的课外书无非是几本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故事会。“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书源,当然就无法阅读。
  3.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镇上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上。据调查,有70%的学生最喜欢看的书是《故事会》、《少男少女》,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他们认为文学名著不好看,而且看了也没用。26%的学生把“休闲娱乐”作为阅读目的。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作家徐小斌十分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文弃”,并加以抨击,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4.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这里所谓的“不重视”是指主观上的“重视”,而客观上的“放松”。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也就只顾“眼前利益”,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有些老师也因此没收学生所看的课外书。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老师指定的只有6%,老师没有要求的占5%,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文学或名著”时说,老师没有要求,也看不懂。一些老师认为辅导学生看课外书太花时间,收益又小。这就造成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不愿看文学名著。
  
  (二)应对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教育者又该如何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
  1.学校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的能力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读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2.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班主任可以帮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这也是增加学生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3.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中小学生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网吧,严格执行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
  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农村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