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拓展的策略

作者:楚树娟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围绕小学语文的多层次、多维度教学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方法,是重要而现实的。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策略。
  
  (一)创设课前演讲制度,提高学生听、说、写、评的能力
  
  课前演讲制度是一种补充性的听说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事先在课外准备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语文课伊始的短时间内在班内交流演说,然后由集体评价打分。其主要特征为:面向全体、面向社会、讲究效率。“面向全体”是指这是全体学生参加的演讲活动,不仅要求人人参与演讲,还要求人人参与评价。“面向社会”是指学生演讲的话题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笔者在组织“一分钟演讲”时,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系列题,让演讲内容既充实又有效。“讲究效率”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演讲时间内完成有较高质量的说话训练,学生演讲前有充裕的时间做准备,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相互切磋、反复修改等程序,使内容十分精炼,也使演讲时条理清晰、不慌不忙。
  
  (二)借助预习“菜单”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有效地上好课的保证。传统的预习方法是老师布置读课文、写生字词、思考课后问题等。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菜单式”的预习方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所谓“菜单式”预习方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框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菜单自主地预习课文的方法。“菜单”分三大块。第一块是“生字新词是基础”,主要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第二块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动笔做好课前准备,如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划出疑难句等;第三块是“善思会问多查找”,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课后问题,提出不懂问题,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等。笔者认为,菜单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重要思想。学生可以在“菜单”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预习能力,自主完成预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的预习资料中,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从而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克服了预习时“没有内容、蜻蜓点水”的随意现象,又改变了“过于具体、面面俱到”的“保姆”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助“采蜜卡”,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喜欢看书,但往往看书的效果体现不出来: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用词造句还是那样贫乏,不规范的语言屡屡出现。怎样让学生积极地看书,让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一张课外阅读表——“采蜜卡”可以派上大用场。
  “采蜜卡”一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阅读经验设计。笔者设计的“采蜜卡”设计了“我阅读”、“我发现”、“我推荐”、“我想象”四个大项。其中“我阅读”主要让学生填写阅读了哪位作家的什么书(或文章),书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发现”主要让学生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有选择地摘抄下来,同时把自己品味到的书的优点记录下来,以便让别人一同分享书中的快乐;“我推荐”主要让学生把书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推荐给其他同学,在课余时间可读给他人听或给他人看,有的认为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可背诵积累;“我想象”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带入书中,或成为书中的主人公,或作为一个旁观者驰骋于书中。采蜜卡一周填写一次,主要是在双休日进行。整个流程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主动积累语言,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四)倡导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标准》要求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笔者在班内推出了“读5本书,奖5分成绩”的读书活动。凡是有同学读了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约300页左右的书,经过老师的审查确认登记,在期末成绩中就可以加1分,依次类推,最多可奖励加5分。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看书的热情。
  “拓展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
  2.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著(青少版)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看到这些好书。
  3.做好怎样读书的指导工作,如进行“采蜜卡”的使用指导。
  4.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如组织“推荐一本好书”、写读后感、讲我看到的最感人的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
  5.做好登记、考核工作,结合读书的登记工作,作一些简单的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读出成效。
  6.提醒学生读书时注意“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不要强调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