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生物教学如何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作者:隆上革 许碧彦




  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再加上电视、网络、画刊上各种相关的资讯泛滥,现代青少年的性观念、性态度已不同上一代的传统想法。上海的一个资料表明,在犯有性罪错的少年中,女性大多在14~15岁,男性大多在15~16岁。造成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重视青春期性教育,有相当大部分的案例是可以防止的。因此,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和他们将来生活的美满幸福,青春期性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性知识的教育,这几年来,笔者对所教的学生首先进行几项调查:①中学生获得性知识途径的调查;②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的态度调查;③中学生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态度调查;④中学生对异性的态度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粗略看到:①目前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②中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望;③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望。
  针对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对性知识的好奇、渴望,以及中学生“性犯罪”发生率越来越高的情况,笔者认为,作为生物教师,与其让他们懵懵懂懂对性知识好奇、猜测、渴望,自己探究其中的奥秘,不如让他们彻底明白、知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做了一些探究、实践。下面简单地介绍怎样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青春期性知识教育。
  1.借助初中生物课《生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适当增加有关的性知识,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尽量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消除神秘感,正确认识生理上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
  曾有一女生在上课时月经来临,可她不敢举手告诉老师回宿舍,等到下课时,裤子、凳子红了一大片。全班男学生看到后轰然大笑,从此那女生在班上变得沉默寡言。不少女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劳动时,不好意思说自己例假,照样勉强去从事剧烈活动。这样就增加了月经失调、痛经等病况的机会,既影响健康,也影响学习。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月经和遗精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积极预防和治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获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识和能力。同时还要讲清楚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在月经周期中哪个阶段是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妊娠是怎么回事,早孕有什么反应,一旦发生了如何处理,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妊娠,等等。
  课上还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病例,告诉他们性器官会发生哪些疾病,如何预防,从而使他们特别是女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获得自身保健知识。比如“男生爱踢球,谁知道罚任意球时,人墙的队员为什么要把手放在下面?”学生面面相觑,胡乱猜测。笔者严肃地告诉大家,男生的睾丸和女生的乳房要避免受到剧烈冲撞,如果受意外伤害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必须保护好。话音刚落,同学们发出一阵惊叹。
  2.利用课余时间消除学生们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有一男孩写信给我说:“……娟和我从小是邻居,也是同学。进中学后,我和她仍是同校,但不同班了。我们始终相处得不错,常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她了,老是想和她呆在一起,上课时心神不定,下课铃一响、我就往走廊跑,希望能遇到她,和她说几句话。回家做作业时也是想入非非,我很沮丧,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我该怎么办?……”收到类似这样的信件,笔者并没有责怪挖苦学生,而是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怀,并进行了循循善诱的引导。而且首先要说:“恭喜你,你长大了,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青春期。”然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青春期档案”,包括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异性。
  3.针对性地开展有关青春期的主题班会。听说初三有一个班有56名同学,被认为有12对早恋,事实上大多只是“我和你好”的关系,而且有几对只是由于比较接近,就指定他们也是“一对”。这些情况只能说明孩子们需要帮助,需要家长、老师引导他们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但家长、老师却往往大惊小怪地把这种情谊说成是早恋,不在思想上开导,反而指责、压制他们的正常交往,甚至用粗暴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出现不良后果。
  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二年级各班开展“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主题班会,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这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最后由教师总结“友谊与爱情的区别”。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很多学生学会了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学会欣赏异性,并在同学中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4.青春期性教育课,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外,还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后谈心、咨询、家访相结合,利用专题讲座、座谈讨论、个别谈心、作业本上写评语、当面咨询或到展览馆参观等多种渠道拓宽学习途径。组织学生参加年级举办的“健康人生、健康青春”知识竞赛活动,抓住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大环节,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然,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两节生物课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协调起来,从各方面对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