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合作学习

作者:李文英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新方法 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1.传统的英语教学。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课堂多以教师单一的填鸭式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而学生则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更不利于保持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英语课堂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2.新课改的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课堂教学途径,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进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开发个性潜能。最新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更具体指出“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开宗明义地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转换课堂教学模式已是时代的要求,倡导以主动学习、共同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课堂改革。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双层含义:其一是行动上的合作,其二为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交流。这两种合作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课堂互动、分工合作的和谐氛围中体验成功,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美国著名教育家埃利斯曾这样赞誉合作学习:“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合理的基础之上。”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1.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主体意识是指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对自己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任务的认识。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个人操作的活动,体现了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学生有选择权、自主权。这样的活动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活动;既有现行的操作,又有隐形的思维;既有独立的探索,又有相互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增强了其主体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考英语语法重点考查项目情态动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总结出情态动词的应用规律,再由学生任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板书到黑板上。如果所列内容清楚准确完整,整个小组都会有加分或奖励。这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死记硬背。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与兴趣。合作学习有效改变了这种状况,使传统的竞争型目标结构向新型的合作型目标结构转化。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加竞争的格局。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目标,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验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力求认知和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它由获得该方面的认知在情感体验上得到的满足而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则是学生对英语知识和英语学习活动积极探求认知的倾向,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爱好,它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合作学习,使学生具有兴趣形成的心理基础。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有机会表演,有机会成功,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保护和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实践表明,小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护和提高其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正是《标准》中“情感态度”所要达到的要求目标。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交流与合作是信息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是一种能使学习主体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认识、情感的方式,是学生个性化的体现。交流与合作对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表达交往能力,促进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商议等方法,鼓励发表不同观点、修改意见等措施,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质量,培养了学生英语交流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英语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实质上是整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构思、选材、写作、修改,这样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发现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而及时加以改正。同时在写作课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密切合作关系,这种合作的本质是个人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必须依靠意义的讨论与共享。合作讨论式学习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当各种思维产品在个体脑海中形成但未能产生“正确的一个”时,讨论——共同体的决策便能帮助个体确定。此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寻找探索的途径,对学生探索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如批阅、点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问题解决的能力。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认知结构,对问题解决的进一步研究动向强调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者应积极地将知识融入已建立的结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积累。这恰是合作学习的含义所倡导的。所以,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改进了学生对英语问题解决的态度,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英语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4.
  [5]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2004,(1):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