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学会和谐思考

作者:楼飞珍




  和谐的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的教育产生,和谐的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撑,和谐的校园由和谐的班集体构成,和谐的班集体通过和谐的课堂教学熏陶起来,和谐的课堂教学又由和谐的学生和和谐的老师构建起来的。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和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我们只有培养学生和谐思考问题的开拓精神,在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和谐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创新精神的形式和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让学生在群体的探究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有效的形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享受思考的和谐
  
  思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
  笔者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出示一道题“小虹跟妈妈去超市,发现街边两个超市里同一品牌商品原来的销售价都相同,但现在各自打出一块招牌:
  
     甲超市      乙超市
  本超市购物100元, 本超市所有商品
  一律八五折。    送购物券25元。
  
  小虹应该建议妈妈去哪个超市购物?为什么?
  我提问:“你认为那一家超市便宜吗?”学生们不经思考,一眼看出甲超市便宜。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同学思考、讨论,学生相互议论纷纷,一部分学生说,当付出钱数142元、283元时,两家超市一样便宜,一部分学生说,当付出钱数100~141元、200~282元、300元、300元以上时,甲超市便宜,一部分学生说,当付出钱数99元以下、99元、143~199元及284~299元时,乙超市便宜,学生们出现的三种情况,出乎我的意料,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碰撞与论争。刚才同学们都说甲超市便宜,经过思考,出现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来之不易,是学生的知识火花。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①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思考的过程没有重视。②思考时间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看书直接获得结果,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等思维过程难以暴露,学生思维活动得不到充分展开,现成的结论从思考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剥夺了学生的和谐思考。
  其实,教师只要给予学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时间,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后来我在别的班级上这一课时,我提了同样的问题,要求学生5分钟后回答。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说:两家超市一样,有的学生说,甲超市便宜,有的学生说,乙超市便宜,……思考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思考的快乐,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二)共享沟通的和谐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失去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借班上课”——教师其授业技巧的展示;“课堂法庭”——运用“法制化”手段进行氛围惩治;教学执行着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跟着教师走,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宝贵的水资源,师生之间达到和谐沟通的教学过程。请看我采集的课堂实录:
  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生:因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排名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师:我国有多少个缺水城市啊?
  生: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有400多个城市。
  师:有多少个严重缺水?
  生: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师:是啊,要节约每一滴水,从我做起。
  生:我们要关注生活中水,看见公园里的水龙头漏水马上要关住。
  师:如果一个水龙头平均每分钟漏水50毫升,一天漏水多少升?一年一天漏水多少升?生:我们学校的几十个水龙头一年的漏水量要浪费很多钱啊!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
  师: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让妈妈洗衣服用过的水拖地板,平时用水时水龙头开小点,还可以把水龙头换成节水型的龙头等。
  其实教学如同社会交往过程一样,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集结在客观条件与主观要素的网络关系中,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其间主动获取体验,享受和谐。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能舍得“耗费”师生交往的时间,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对话,意味着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和谐。
  总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靠自己和谐思考中获得的,情感要靠自己和谐思考中体验的,理念要靠自己和谐思考中感悟的,方法要靠自己和谐思考中掌握的。 和谐——这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我们提倡“和谐思考”,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