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者:胡群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已经实施,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组织活动,积累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社会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果学生题材库充裕,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二)通过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还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有机渗透,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三)不拘形式,自由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管是见闻,是感受,还是想象,都可以写,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如准备阶段的“口头日记”,“绘画日记”;起始阶段的“每日一句”;图文结合的“周末日记”,“连环画作文”字;自由灵活的“想象作文”、“幻想故事”、“童话创作”甚至适合个别孩子的“科幻小说”;结合生活需要的“实用作文”;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的习作;办手抄报;交际应用作文,比如,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某工厂的产品写广告词,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为班里的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竞选演讲稿、广播稿、主持词、建议书、介绍信等。
  
  (四)相互交流,分享快乐,树立自信心
  
  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我很注重作文评改,提倡学生写完后把自己的作文念给自己听,也可以念给小组同学听,或者念给全班同学听,念自己的作文,实际就是把作文放在口上说说看,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用词不当、词句不通等问题,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念给别人听,愿意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交流习作经验和感受。对优秀的、进步大的或者某方面有特点的作品,通过张贴、打印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我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搞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这样不仅优生的作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较差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居然上作文集而受到鼓舞。我还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面批面改,它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我总是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有时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比如:发现学生在习作中有许多新鲜有趣的见闻、愉快高兴的经历,自己做的得意的事情等;还有哪个学生的哪一段写得特别好;哪一篇特别突出等。我就组织这些学生到讲台前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师生一起评议,使全体学生不仅分享了别人的快乐,而且也激发自己下次争取在某一方面写得比别人还好的信心。这样加快了写作文的速度。
  总言之,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艰辛的劳动,要想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找写作素材、拥有写作的素材,使之产生“有米为炊不觉难”之感,其次要多阅读多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相互交流中分享快乐,树立自信心这样,我们也就可以达到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