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开展探究式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杨年银




  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适用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探究式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是指构成探究式学习的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的非封闭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时间的开放。探究式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开放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而言,探究式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3.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探究式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师首先要充分备课。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发展,教师应从知识、心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探究课题,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使学生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探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
  2.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协作的作用。众所周知,网络的内容极其丰富,网络资源的信息内容大而泛,查找到的信息与要找的内容相关性小,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容易产生迷茫。面对开放的、信息量庞大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实现不了初始目标,徒劳无获。比如在“计算机发展史”的探究性课题中,最初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有关“美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学生自己根据搜索出的网址逐个浏览,发现大部分网站的内容泛而空,没有找到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搜索了大量的无效信息后,学生失去了耐心,转而去浏览其他引起其注意力的内容(聊天、收发邮件、玩游戏等)。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后,教师给出了几个相关的站点(如:www.losn.com.cn/computer/index.htm、http://nz.fsjy.net/information等)并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搜索,使学生的搜索不再漫无边际,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效率。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它为学生的探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行动在学生的前面: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与心理两方面都备好课,还要提前上网搜索有关信息,扩大知识面,当好学生的导航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面对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师首先要汲取出适合学生的“一桶水”,才能保证学生能从中获得“一碗水”。
  
  (三)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深度与广度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评估、组织和分析相关信息,通过主动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身的许多特质(比如性格气质等)往往或多或少地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参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探究性学习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分组的科学性就成为影响探究性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采取自由结合的方式,活跃、水平高的学生就成为组合的热门人选,而内向、网络知识较少(或其他原因)的学生则容易被遗忘,从而造成各小组起始水平的不平衡,并且影响到这部分弱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探究的开展。
  例如,我在开展“保存网页”的探究性学习中,我采取的是学生自由分组的方式。结果,所分的几个小组虽然都完成了任务,但完成的效果却相差较大,这说明分组的科学性制约着参与者的发展。探究性学习希望实现每位参与者的最充分发展,这样明显的对比效果显然不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我在开展“病毒知识” 探究性学习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天才学生”进行了如下“区别教学”: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使之与“天才”学生同组,教师经常与其保持联系;对于“天才”学生,教师要安排他们在小组中承担组织协调和主要研究的任务。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导引和帮助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教师的组织、导航和帮助是完成探究任务的保障;学生的广泛深入参与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我们在探究性学习道路上应该继续探索,不断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能,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