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议论文写作技能训练

作者:侯会藏




  (一)训练就事论事的能力
  
  要求: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件事、某一生活现象、某一思想言论或故事、比喻等进行集中剖析,讲明一个深刻道理。
  评改重点:看是否自然地得出正确观点。
  结构:事——自己的看法。
  方法:点面分析法、实质分析法、一分为二法。
  一则作文材料大意是:英国某市民一次从水中救起一位小姐和她的狗,拯救落水者协会因他救人奖了1英镑,动物保护委员会因他救狗奖他10英镑。
  有作文从奖金倒挂这件事,首先指出它本身包含的意义:“对人还不如对狗尊重。”接着从这一“点”推广到“面”:“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是假的。”再后是论证。这里用的是点面分析法,它能仅凭一斑就推知全豹,干脆利落地从小事揭示出大道理。
  有作文先说:“奖励救人和救狗,这是鼓励正直的人们见义勇为,也许有些作用。”然后说:“但是这个办法以及无论别的什么灵丹妙药,也不能治愈这个社会膏肓深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痼疾”,然后对这加以论证。这里用的是一分为二法,有条件地肯定事物的一面,然后又在适当程度上否定它,能准确找出一个事物更值得议论的那一面。
  就事论事能力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是认识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迁移到写作方面,它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基础能力。有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见解。一事一议、读后感、给材料作文等作文形式的发端部分,用的就是就事论事的写法。
  
  (二)训练引申议论的能力
  
  要求:分析一个事物所包含的事理以引出论题或论点,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或几个相似或相反的事进一步议论。
  评改重点:看引申是否扣住论题或论点,联系的事和原来所给的事是否相对。
  结构:析事引出论点——联系现实中的事并议论。
  方法:例证、喻证、正反对比等。
  引申议论实际上就是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一步议论。它笔锋指向现实,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同时张开议论,使文章内容扩大,中心得到突出或加深。
  有篇题为《有感于“内外有别”》的材料作文,在分析材料中的某些人“刁难于同胞,摇尾于洋人”的丧失人格国格的行为后,正面立论道:“不管对洋人对国人,都应以礼相待。”然后,联系相反的事:对内,有的列车员学习哑语和沿途方言土语,以便更好地为农民老乡服务;对外,有的谈判代表寸理必争,寸利必争,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从而引申出意义更深的结论:“我们要用文明交往,赢得更多的国际友谊和财富;我们更要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精神搞好工作,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为四化而奋斗。”这里联系的是相反的事,和原来的事正反对比,美丑分明。对区别黑白、澄清是非,这个办法很有效。
  引申议论能力,在生活中是一种从一得之见去广泛议论世事的能力。它有时是议世事以印证一得之见,有时是议世事阐述更新、更深的见解,使人得到启发和教育。在议论文写作上,一事一议、读后感、材料作文等作文形式的“生发开去”的部分,靠引申议论能使论证更充分,文章内容更充实。
  
  (三)训练辩证议论的能力
  
  要求:对一个事物着重从这一面来提出看法并加以议论,又从另一面提出看法并适当议论,使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使人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
  评改重点:一看全文观点是否明确,二看议论的问题是否专一。
  结构:(从一方面得到观点作为全文论点——论证)+(从另一方面得到观点作为补充、议论)
  方法:用一分为二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思想方法对照、议论事物。
  从“面一”得到全文论点并作论证,用的就是本文介绍的前两个能力,这里不再举例。从“面二”得到观点作为补充并议论,举例如下:
  写《中学生吸烟的思考》,文章着重从内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后,则从外因方面补充:“长在一个吞云吐雾的家庭,结交一群‘烟酒不分家’的朋友,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瘾君子,这也是屡见不鲜的。”这里用事物间互相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符合客观实际。
  辩证议论能力,在生活中是用哲学思考来看社会现象的能力。在议论文写作上,它能使观点不失偏颇,使文章有一种高位俯视的成熟感;在褒题贬作或贬题褒作时,在老题目创新意时,在写由对立概念并列作题的议论文时,一般都要用到。这是很有价值的能力。
  综上所述,就事论事、引申议论、辩证议论三种能力当是写议论文的基础的和最重要的能力,从局部说,对论点的确立和论证的展开有重要作用;从成篇潜力说,不管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三种议论加以演化扩充就能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