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作文教学中的人情美、人性美教育

作者:屈化明




  作文是育人的摇篮,作文教学应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如何在作文强调做“人”,在作文教学加强人情美、人性美教育呢?
  
  (一)要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捕捉创作灵感——感受“情”
  
  生活为写作之源,它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处处弥漫着“情”,处处透射着“知”,要培养学生认知感悟力,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体验感受“情”。
  记得开学不久的一堂作业整理课上,忽然大雨滂沱,雷声震震,一时间,校园中已是一片花伞的海洋,家人送伞络绎不绝,于是利用这时机,请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次的作文练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学生的环境描写堪称一绝。因为有的学生写了送伞前后的心理变化,细致入微;更多的同学通过实践体会到了长辈、兄妹、同学的深情厚谊。血肉丰满,富有个性,表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使作文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学文同学在《雨中情》一文中老材新用,情节安排出人意料,好朋友冒雨回家了,却没有忘记没带伞的我,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架起了深厚友谊的桥梁,主动返校给我送伞,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读罢犹如身临其境,真切感人。
  通过练写,学生似乎一下子懂事起来了,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同学间的真挚情谊。同时,促进了班级管理,所以应重视在情境中捕捉灵感。这一过程是:教师创设情景,制造气氛,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最终生情生思。
  
  (二)要学生有质疑评判精神——激发“情”
  
  在作文练笔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通过议论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张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灿烂。
  雪晴同学的《生活的教训》一文中写了自己怜惜蚊子,放了蚊子一条生路,可是蚊子却恩将仇报,咬我不要命之事,文章就此收笔,只稍提及后悔之意。后经讲评点拨,联系《渔夫的故事》等文章,他将文章结尾修改为:如果我没有东郭先生对狼,农夫对蛇的可笑怜悯之心,就不会有今天慈悲放蚊子的愚蠢行径了,这个教训使我真正认识到“狼吃人,蛇咬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同样,蚊子咬人的本性也终不会改变,虽然我做了一件傻事,但它却使我悟出了爱憎分明的真谛,使我牢记这一教训。作者观察生活、体察生活之心细致入微,教训深刻,发人深醒。这种亲身的体验及评断胜于老师严厉的说教。
  
  (三)要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放飞“情”
  
  联想想象是构思文章,反映生活,创造新形象的强力手段,不会想象,思路闭塞,写不出作文,要让学生学会借联想想象将感性形象带入构思,以促进思维的活跃和豁通,放飞心情。
  例如:结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诗歌教学,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思绪驰骋万千,叹服于诗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写作底蕴,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为了使学生们有施展自己才华、畅谈理想的机会,以“假如我是……”的半命题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实践中,有更多的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表露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者的赤诚之心,富有较浓的人文底蕴。其中有一学生写道:
  假如我是一匹骏马,
  假如我是一匹骏马,我愿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清风传递我的蹄声,在远方的天空中回荡。
  假如我是一匹骏马,我愿冲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驮着身穿盔甲的战士,把敌人打得掉头就跑。
  假如我是一匹骏马,我愿效力在毛主席身边,陪同他走完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愿贫穷与衰老。
  假如我是一匹骏马……
  学生们的很多诗歌虽文笔稚嫩,却畅谈心声,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望,为文的同时写好了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由此可见,作文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贴近时代走进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捕捉哪怕瞬间的灵感,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迸发人文火花,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经过对生活的思考,心智成熟了,思想深刻了,接着敞开心胸,放飞心情,好作品也就顺理成章的了。是啊!生活处处有作文,因此,可采取不定期作文的形式,或自由命题或读后感,通过接触自然、社会和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者的赤诚之心,让学生笔下的文章更具人文的魅力。
  总之,作文教学中应强调做“人”,应加强人情美、人性美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学生心灵,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结构。这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尽之责,更是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