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作者:王月藏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学校往往重视了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使之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伴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日益频繁,口头表达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我根据其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利用课前五分钟,讲述身边的人和事
  小学生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强,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训练他们耐心聆听别人讲话,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怯场、不慌张。我要求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或事说起。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同学”、“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每天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由分小组进行说话训练。对于说话时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于不敢开口,结结巴巴,意思表达不够清楚的也予以尊重、关爱、宽容,发现其语言中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二)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述见闻与感想,将德育寓于口语交际训练之中
  在学生课前五分钟已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我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电教手段或班上的图书角组织学生参加“四个一”活动。即:看一部好电影、听一个好故事、记一条好新闻、读一本好书活动。让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影视节目、故事、新闻书籍,然后在班上讲给同学们听。要做到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心声。
  
  (三)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去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教师应积极创设说话、交际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植物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吗?我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想得快,想得多,想得远,与众不同,然后大胆地说,对于知识丰富,用准确的普通话表达流畅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构建师生之间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
  
  (四)开好班、队会,锻炼学生即兴表达能力
  每周的班会、队会是锻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极好机会。同学们可以针对本周班队工作成绩和得失谈体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进行了“假如我是班长”“我的理想”的即兴演讲等活动。
  通过班队会和即兴演讲训练,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量,提高了大家关心集体,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对口语交际训练的综合测试。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见效的,它应贯彻整个小学阶段。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语言的说和写,书面语言的说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只要持之以恒,以说带读,以说促写,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就会得到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也将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并将继续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