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分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作者:咎桂敏




  几年来,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2000年,初三两个班112名学生中考合格率达80.3%,优秀率达39%,平均分7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2001年,我又接手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0.7%。我的做法是: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地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形式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2002年9月,我接了初三两个班英语课,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4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LU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1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责任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三,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分组以后,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组教学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
  我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始终把握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本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练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训练等。做法是:先为A组讲练,在A组听讲的同时,安排B组与C组在做练习。B组练习的内容是我课前设计好的,学生练什么,练多少都做好时间和数据上的规定。C组学生以自练为主,允许他们超前做题,也允许他们选择多种练习册自练,对C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我只做一点规定,就是每个学生必须练习阅读与理解。采取这种安排的好处是,A组与B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控制在教师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查讲练内容。直至学生练会为止。而对C组学生则采取开放式、自学式与问答式的练习方法。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强,自己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讨论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课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
  当为A组同学讲练完毕后,就安排A组学生做达标练习,下课后收上来批阅。在A组学生做练习的同时,我就为B组学生订正他们刚刚做完的练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为B组学生讲练。我把这种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A组先讲后练、B组先练后讲、C组自练解答”的模式。如此教学,就会使虽坐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耳听、动脑筋、动口说,动手写,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分类指导,又能省时高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提高了差生的学习成绩。扭转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