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浅谈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玉芬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本文仅就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激发自改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兴趣。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二)要注重读写的结合,培养作文自改能力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
  其次,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运用。
  
  (三)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优差兼顾
  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真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首先,提倡学生自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每次指导学生自改前,教师应先通读学生作文,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分组自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人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甚至可以一学期修改一篇文章,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学生作文的修改要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的作文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作文修改的过程并不简单地停留在文字的修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实践。寻找下锅的“米”,充实文章的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教师指导修改的方法上来说可分为三步批改法、示范修改法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求学生懂得修改符号,写完后要坚持多读多改,要逐步使自己的文章做到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实践和理论表明,学生的作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改,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批改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更为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