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激发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 伟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不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还要给学生营造创造性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一)采用多种方法,营造创造性的语文学习环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语文学习环境。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没有兴趣,即使是简单的知识也难以掌握,更不要说创造性了。教师可以故意设置障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语文教学环境。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们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变传统的命令与服从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人格上、学习上相互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的语文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3.改变评价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根据创造思维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准备期酝酿期等多期的特点,改变语文学习中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方法,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留下创造空间。
  
  (二)强化创建型语文能力训练
  
  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是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相关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可用于对知识的理解,也可用于能力迁移以及对课文的评说探究。另外,“联想”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及其它学科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求异思辩和想象能力。求异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而求同思维则是一种线性思维。它们活动方式是集中的、融合的、聚敛的。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目标明确但没有也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鼓励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从同一端点出发,沿着各种不同方法思考,探求为数众多的答案,这是课堂中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广泛开展语文活动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主题,向学生推荐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有条件可开设《诗词欣赏》等文学专题讲座。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进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得以锻炼。或者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或者创办学生文学社。创办校园刊物、手抄报比赛,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学习园地,还可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文学团体,让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这种自由的形式正可以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也可以构成学校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投身社会实践 展示语文创新才能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也可利用双休日,组织考察江河水质,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情况,并可举力征文比赛等。
  总之,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