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创建学习型学校 培养科研型教师

作者:黄明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代表世界先进课程发展方向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给原有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场教育变革,教师要从“较多的单兵学习与教学”走向“更多的团队协作与学习”;教师群体要从“传统的教育集体”走向更具“创新与和谐精神的教师团队”;学校更是要从“制度化的管理与教育”走向“学习型学校的构建”。
  笔者认为,学习型学校管理机制的建立要使学校组织及其教职工保持强盛的学习能力,不断突破极限,及时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充满生机和活力。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管理理念,是组织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竞争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创新。我们研究学习型学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学习型学校。因此,在创建学习型学校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国情,建立一套适应学校发展的现代管理机制,使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髓能应用于学校建设,为其科学管理服务。
  建立学习型学校,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与之相对应的,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文化,是和校园精神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促生点,精神文化是学习文化的内驱力。创建学习型校园,符合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它能够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
  
  一、建立共同愿景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前提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只有从“人”——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成长,并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这时的教育才真正拥有了教育的内涵。一个学校的校长必须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未来怎样当老师?在组织教职员工立足本校实际,通过思考、比较、研讨,确定本校的办学理念,并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作好学校发展规划,形成群体的共同愿景。这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前提条件。美好的蓝图,共同的愿景,崇高的使命,必将激励全体教职员工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充分发挥潜能,不断创造新的成果,使学校成为教师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体现人生价值的组织;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充满生气、寄予期望的组织。
  
  二、组建“学习共同体”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根本
  
  “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明显地不同于一般发明创造或艺术创作,它没有成比例的因果关系和确定的显性目标,而是浸透着人文精神的一种不间断的无止境的探究完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研究状态下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要产生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加强学习,不及时充电,是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而这种学习在课改的背景下,正如上文所述要求教师从“较多的单兵学习与教学”走向“更多的团队协作与学习”。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制度引导,通过不同的形式组织“学习共同体”,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促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学校的建立。组建“学习共同体”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和根本,广大教师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彼此信任,互补长短,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创造真心向往的“共同愿景”,不断地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使广大教师在学习、沟通、共享、民主的氛围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超越自我。
  
  三、团队合作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保障
  
  要创建学习型学校,必须强化团队合作。结构松散是教育机构的固有特性。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如果组织结构过于松散,将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就是强调团队合作,使组织成员在组织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激发出生命的意义。”只有在学习型组织中,教职工和组织才会真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创建学习型学校,本质意义上即追求成为“学习共同体”,从而使学校具有发展性的价值。团队合作就是要求教职工克服文人相轻的狭隘世界观,进行坦诚的“真诚的交流”,克服惯性防卫。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保障。学校要通过抓住教师之间交流与共享的关键,鼓励教师建立起平等的对话模式,提供对话机会,通过教研活动等有效形式,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有争论、有喝彩、有质疑、有共识。经过讨论交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实践智慧。通过“真诚的交流”,并伴随着感悟和体会,不失信心地契入教育实践,建构认知平台,研究教育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审视自身教育实践,唤醒自己沉睡的专业自觉性,加深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并进一步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四、校本研究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理念。教育专家认为,以校为本的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的集体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形成学习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对话平台,营造求真、务实、严瑾的研究氛围。
  关于学习型学校,英国学者South worth指出:“学习型学校”应具备下列特征: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②教师应不断学习;③鼓励教师和其他同事合作或相互学习;④学校是学习系统的组织;⑤学校领导者是学习的领导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研究”和“学习型学校”在理论上是相互联系,在建构上是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既强调学校领导和老师在工作中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日常生活、工作、教学与研究同学习融为一体,并注重反思,又强调教师集体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因此,学校“校本研究”机制的建立,将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形成。“学习型学习”的构建,将确保“校本研究”有效的开展,也将推动新课程实验持续、扎实、深入地进行。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的系统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学习型学校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但是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创建,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