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

作者:谢凤艳




  [案例背景信息]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人教版高中政治模块Ⅱ第八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
  评述国家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识记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重要因素是国家力量;重点是理解并能够运用原理分析热点时事,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纳演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际上正在发生的热点时事也很有兴趣。一部分学生有着丰富的网络知识和搜索筛选信息的技巧,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辅助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
  
  [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方法设计
  探索“情境创设三步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得出本课的重要原理。然后设置问题进入情境回归阶段,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身边发生的国际热点时事,印证原理,提高能力并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二)“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的活动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去探究不同的专题,通过搜集信息,研究中俄、中美、中日、韩日等国家关系的分离聚合、冷热亲疏,从中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展开信息交流,进行问题探究。在这里,教师起到了一个引路者的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
  
  [自主探究的互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国际社会的大舞台上,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们就象是京剧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一个也不能少,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好戏。
  我们先来看看最近上演的一部“战争悬疑剧”。哈姆雷特曾经说过:“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对于美国来说:“To start the war or not,that is the question too.”美国到底会不会对伊朗开战,要战争还是和平?为什么美国主战,俄罗斯坚决反对,其他国家站在旁边来拉架(从学生身边事例出发,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板书)
  师:那么什么是国际关系呢?请同学们放眼世界,谈谈现在正在发生的国际重大时事。
  生:伊朗核问题、韩日独岛危机、温家宝总理访问太平洋岛国、世界杯……
  师: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请学生来说(学生一看就懂的基础知识,教师不必细讲)。
  (二)情境分析
  师: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重点问题,请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合作探究专题,分组来研究国家之间的关系。现在请大家来展示一下探究成果:
  生:(课件展示探究活动1内容)先看几幅韩日对待历史问题不同态度的图片,以此显示两个民族性格上的差异。性格如此迥异的两个民族,为什么能共同举办韩日世界杯?——利益!既然能携手举办世界杯,又为何为了一个面积仅为0.18km的小岛争执不休?——还是为了利益!最后一张图片是韩日国家领导人并列在发表讲话,标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生:(课件展示探究活动2内容)先展示俄罗斯的红场、总统普京,然后回顾中俄关系发展的几个曲折阶段——从结盟时期到对抗时期,再从关系正常化时期到新发展时期。用多幅图片表现中俄之间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交往以及中俄的边界问题,最后以中俄双方领导人会晤中的亲切握手照片来结束汇报,结束语是“明天会更好!”
  生:(课件展示探究活动3内容)从“小球推动大球”开始讲起,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一波三折、分分合合。以美国在联合国两次搞反华提案为例,探究分离聚合背后的利益因素以及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变的深刻原因——中国的逐渐强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三组自主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尝试着归纳出结论:
  
  国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说过:“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只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三)情境回归
  师: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怎样来维护?请学生以中日关系为例,来探究应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生:(展示探究活动4内容)介绍中日两国的历史问题,然后引入“中日关系大家谈”。
  (关于中日关系,学生有很多话要说,而且会忍不住情绪激动,言辞偏激,提倡抵制日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做适时的引导。)
  师:国家间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想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根本措施在于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自立自强。每个青少年应从自己做起,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少年强则国强,才能让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
  (四)课后探究
  关于伊朗浓缩铀问题,究竟会不会引发一次新的美伊战争,请同学们做一回“国际形势分析专家”,在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谈谈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言之有理即可。这将涉及到我们下节课探讨的问题——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首尾呼应,埋下伏笔,引入下一课。
  
  [教后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特别强调使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根据方案精神,我进行了如上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重点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难点由学生自己来突破。学生课前所做的工作就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他们从中学到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现成结论,更重要的是他们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成就感。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偷懒的教师最喜欢上那种一讲到底的课。因为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没有变式,课堂结构简单而稳定,教师不需要应对学生的挑战。但是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没有主动性,更没有主体性,哪来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学习本来是一个充满探究、快乐而新奇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不还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