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一例关于评价的教师行动研究报告

作者:韩 健




  
  一、教师报告原文
  
  通过评价,他进步了
  【发现问题】
  小亮,小学一年级,岁数在班中最小,个头却在班里最大。家长对他很关心,每天放学后都要问我他在校的表现,并告诉我他在家的情况。对于这个孩子,我真是又爱又恨。他的行为习惯很不好,上课坐不住,手老是放在抽屉里玩,下课就招惹同学。常常是我一到学校,就有人告他的状,最多的一天,告了他几十次。开学没过多久,有的孩子就开始孤立他,课上不愿意和他分到一组讨论问题,下课不和他一起玩。孩子们跟我说,不喜欢他。我多次提醒班上同学,要多帮助他,但效果不好。他常常因为管不住自己而让值周生给我们班扣分。为了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教育,我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
  【计划与行动】
  实施记录表:
  
  【结果】
  通过两周的观察教育,小亮有了很大进步,他的妈妈很高兴,见到我就说,孩子有进步,在家也不让家长太费心了,觉得自己的孩子虽然上学时间不长,但真的长大了不少。现在,小亮在学校里的表现也比刚来的时候强多了,但还是时不时地犯一些小毛病。
  【反思和讨论】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太多的大道理他们不明白,太多的说教他们不接受。老师可以利用小孩子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通过恰当的方法,矫正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最重要的是老师千万不能放弃他们,毕竟他们的学校生活才刚刚开始。真心的爱他们,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关注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二、点评
  
  一个完整的行动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A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B制订行动计划——C实施和记录行动——D反思和评价。
  上文中的报告,对事件的记录详细,具有连贯性。教师通过项目齐全的表格有效地综合记录行动计划与实施和行动,把前后要求统一起来,使学生的表现具有可比性,可以很好地确定采取的行动的效果。行动研究能够具体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内隐知识的共享,也有利于对教学困境的“会诊式”探讨,能有效改进教师实践知识。
  此案例有两处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第一,分析问题不清楚。研究者在发现问题后,应该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推断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这样更能保证行动的合理性。本文缺少这一环节,给人 “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当然,在行动过程中可以对原来的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第二,反思与体会部分比较笼统,缺少针对性。对行动研究实施后的效果要有测评和反思,只有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才能对尚未解决的或者新出现的问题制订新一轮的行动计划。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