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探微

作者:于景坡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他的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响亮,如爆竹炸开,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如巨钟撞响,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究导课方法,也要重视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类结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归纳总结式结课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教师或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总结可以由教师备课时提前准备好,但最好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来完成,教师只加以提示、补充和完善。总结归纳的方式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既可以是对教材整体脉络的把握,也可以是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是学习要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和觉悟点以及其他方面的注意点)的强化。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课时,便采用了一首学生自编的小诗作结:
  义务教育就是好,法律保障有实效。
  强制普遍加免费,全民动员齐叫好。
  你欢我喜他也乐,党的恩情忘不了。
  
  二、创景激情式结课
  
  如果教师的结课语言既充满激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激发他们的感情,收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如一位教师在对《挫折是把双刃剑》一课结课时说:“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我们只有客观地分析其原因,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敢于向困难和逆境发起挑战,从而获得成功。最后让我们在郑智化的《水手》中结束本课(播放多媒体《水手》)。”歌词中的“……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麽,擦干泪,不要问……”会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再如在一次优质课的评选中,有位老师在对初三《可持续发展》一课结课时,让学生们先观看录像《奇妙的生物世界》:河流里鱼翔浅底,天空中苍鹰搏击,大地上鲜花怒放,森林里鸟儿歌唱……然后观看录像《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被剥皮后的藏羚羊,泛着黑色泡沫的污水。备受争议的张家界“天梯”,枯竭干裂的河床……最后问学生:“你从本课和录像中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基本上能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上来考虑,最后教师及时总结:“是呀,如果我们人类只为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而肆意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奇妙的生物世界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前,我们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你准备做些什么,在你的家园?在你的校园?在你居住的村庄?”在情景的对比中,学生理解了国家的战略国策,在教师的反问中,同学们的环保热情,使命感增强了。
  
  三、设置悬念式结课
  
  不少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在结课时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的探究欲望产生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期待。这种方法多用于有联系的两个内容之间。如在结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课时是这样结尾的:“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同时了解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那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不是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呢?这样下课后,解惑的欲望促使学生们会对下面的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还需要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课外延伸式结课
  
  一堂有品位的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外延伸、扩张和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对《负起责任》这一课是这样结课的:“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责任的含义以及负起责任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是作家,医生,工人还是科学家?下课以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来确定一下怎样负起自己将来的责任。”
  这样的结课方式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明理”与“导行”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五、游戏表演式结课
  
  有时因为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学生的身心已很疲劳,或者因为教材中的理论较为抽象,学生们很难理解,这样教学效果很难保障。此时应适当采用轻松活泼的形式结尾,如游戏表演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位教师在讲完初三“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课后,把学生们叫到操场上,让高个子同学把鞋脱下来给矮个子同学穿,矮个子同学脱下鞋来给高个子同学穿,中等个的同学仍旧穿着自己的鞋子。然后让他们进行游戏比赛《看谁跑得快》,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如果说好的导入环节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讲授环节是成功的另一半,那么好的结课环节则是锦上添花,是“更上一层楼”,它会给一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可以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深化和升华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长才智。常言道,编筐织篓,巧在收口;描龙画凤,妙在点睛。恰当运用结课艺术,则会起到巧妙“收口”和精彩“点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