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监督管理,在确保建设质量和提高资金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步伐,统筹做好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文物保护等工作,优质高效又好又快地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听取南水北调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汇报后,李克强强调,质量和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线。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服从安全,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任务,抓好关键技术、工艺的攻关,健全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他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规模大、动员资金多、涉及方面多,必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强监督管理,用好建设资金。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团结共建,密切配合,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的工程,成为节俭高效的工程,成为廉洁安全的工程,经得起当代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李克强强调指出,治污和环保关系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落实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加快治污项目实施步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源地和沿线水体安全,确保送出一泓清水,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回良玉在讲话中强调,要处理好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的关系,处理好调水与治污的关系,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沿线地区发展。
  会议听取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展、基本做法、建设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工程水价有关情况的汇报。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全体成员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沿线有关省市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据11月2日《人民日报》)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在京
  举行,温家宝会见与会外方人士
  
  11月12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中国将继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促进民生改善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重大挑战,但积极应对、主动转型、有力行动,也可以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节能减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要把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同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工作力度。
  李克强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阶段,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使人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李克强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镇治污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广,支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环保行动,使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特别是推进相关改革,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强调,解决好我国的环境发展问题,不仅是13亿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多边双边合作,特别是加强环保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我们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是一个由中外环境领域高层人士和专家组成的、向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中外委员、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驻华使节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出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外方人士。双方就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等会见时在座。
  (据11月13、14日《人民日报》)
  
  200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11月4日至8日,200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6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12.6万平方米,创历届之最。其中,境外企业参展面积占总展览面积的三成以上,国内参展企业1300多家,来自25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本届中国工博会业务成交总金额18.396亿元。中国西部最大展团贵州展团首日就签下采购合同金额1.8亿元,涉及仪器仪表、石油设备、光机电产品和拉伸设备四类;科技型企业、异地合作伙伴、金融机构云集的联交所展区,共实现产权交易6.22亿元。
  本届中国工博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全面展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成果。主题涵盖金属加工、自动化、电力能源、环保技术、信息通讯的63场论坛,为观众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了解经济发展最新趋势的信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工博会开幕。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工博会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出席了开幕式。
  (据11月5日《人民日报》和11月9日《经济日报》)
  
  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举行
  
  10月24日至11月6日,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举行。截至11月5日,本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7.5万人,出口成交额累计315.5亿美元。本届广交会成交额比上届下降17.5%,比去年秋交会下降15.8%。
  11月6日,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说,这届广交会是在金融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严峻形势下举办的,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说明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出口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