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联大举行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特别会议
  
  7月18日,第62届联大就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举行特别会议。
  联大主席克里姆在开幕式上指出,全球正面临粮食和能源双重危机,二者相互交织并在气候变化和世界经济滑坡的影响之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恶化。克里姆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可能严重削弱多达75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饥饿、增长放缓、通胀加剧以及失业率增高在很多国家正成为现实。
  克里姆还说,世界银行估计,此次危机将使全球40至50个国家的GDP降低3至10个百分点,并将使世界贫困人口至少增加1亿。克里姆表示,国际社会应立即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遏制粮食和能源危机,而联合国系统应该从中发挥核心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发言时倡议建立全球粮食伙伴关系,以联合国应对粮食危机高级别工作队确立的“全面行动框架”为指导,调动会员国、捐助国、联合国系统、学术界、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各方的力量,应对贫困和饥饿问题。潘基文说,今后要采取的措施非常明晰。首先,需要立即保证弱势人群在当前紧急情势下得到帮助。第二,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增加今年的农业生产。第三,需要通过减少8个发达工业化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来促进贸易公平和市场自由流通。第四,必须切实提高对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投入。第五,必须加强全球粮食市场以满足各国民众需求,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出口限制和粮食产品税来平抑价格。第六,必须对生物燃料生产的补贴及出口关税保护进行重新评估。生物燃料发展与粮食生产优先之间的平衡需要国际一致认可的政策指导。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在发言中对近期出现的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将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个别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需求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
  (据7月20日《人民日报》)
  
  尼泊尔选出首任总统
  
  7月21日,尼泊尔制宪会议投票选举尼泊尔历史上第一任总统。当天傍晚公布的投票结果显示,尼泊尔大会党总统候选人拉姆·亚达夫当选。
  制宪会议5月28日在第一次会议上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从而结束了有近240年历史的沙阿王朝。根据尼泊尔各主要政党5月底就国家未来政治安排达成的初步框架协议,尼泊尔在实行共和制后设立宪法总统。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虚职,总理握有行政大权。
  根据尼泊尔制宪会议7月13日通过的尼临时宪法第五修正案,制宪会议将任命各政党协商提出的总统和副总统人选;如各党不能达成一致,将由制宪会议以简单多数表决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简单多数,得票最多的前两位候选人将进入下一轮投票选举,直到有候选人获得简单多数为止。
  尼泊尔大会党坚持该党主席、现任首相柯伊拉腊出任总统,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坚决反对。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推举该党原总书记马代夫·尼帕尔为总统人选,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却表示不能接受。由于各政党未能通过协商提出总统和副总统人选,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总统候选人拉姆·辛格、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总统候选人拉姆·帕斯万和尼泊尔大会党总统候选人拉姆·亚达夫只能通过选举角逐总统之位。
  7月19日,制宪会议的代表举行首轮投票。制宪会议有594名注册代表,其中578名代表参加了投票。由于3名总统候选人都没有获得简单多数支持,第一轮总统选举没有选出总统。21日,制宪会议举行第二轮投票。投票结果显示,在当天参加投票的制宪会议590名代表中,拉姆·亚达夫获得308票,赢得简单多数支持。
  由于各政党在权力分配上分歧严重,新的共和政权至今没有建立。不过,在制宪会议中拥有席位最多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最近得到组阁的授权。但有分析认为,拉姆·亚达夫当选总统有可能延缓新政权的建立,因为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曾经明确表示,如果该党推举的候选人不能当选总统,该党将拒绝领导新政府。该党认为,自己不中意的候选人当选总统,将会成为该党落实土地改革等改革承诺的绊脚石。舆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尼泊尔政坛仍然不会平静。
  7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中方高兴地看到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产生首位总统和副总统,对拉姆·亚达夫总统和帕拉马南达·杰哈副总统当选表示祝贺。
  刘建超表示,作为尼泊尔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方衷心希望尼泊尔和平进程继续推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当地时间7月23日15时40分,在尼泊尔首席大法官凯达尔·普拉萨德·吉里的主持下,拉姆·亚达夫在加德满都总统府宣誓就任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统。
   (据7月22、24日《人民日报》,7月22日《文汇报》和7月23日《光明日报》)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交换战俘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7月16日在海滨城市哈尼克尔边境口岸交换俘虏。黎方欢庆“伟大胜利”,以一些媒体也评论,这是真主党的“重要胜利”,真主党用2名以士兵尸体,换回5名黎囚犯和199具遗体,占了“大便宜”。
  两年前的7月12日,真主党越境伏击以军巡逻队,士兵戈德瓦塞尔与雷格夫受重伤被俘,随即引发34天大规模军事冲突,黎方1200多人丧命,以方160人死亡。在随后的8月14日,双方根据安理会1701号决议停火。以方尽管重创真主党,但和沙龙领导的第一次以黎战争相比大为逊色,引发以国内政治危机,奥尔默特总理使尽全身解数才涉险过关。此后,这两名士兵的生死为以色列全社会所关注。
  在德国斡旋下,以黎几经反复才达成换俘协议。真主党始终不透露两名士兵的生死,但以政府6月底宣布,两人已死亡。7月16日上午在国际红十字会主持下,真主党先移交以军士兵雷格夫和戈德瓦塞尔遗体,以军神职人员和警方DNA检测确认遗体身份后,以方转交5名黎俘虏以及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武装分子遗体,包括以方关押最久的肯塔尔。他30年前打死以方3人。此外,黎方还提供了20多年前遇险跳伞失踪的以军王牌飞行员阿拉德的情况,称他早已死亡。
  为了完成这次换俘计划,以总统佩雷斯按照法律程序,15日怀着痛苦心情宣布赦免5名即将释放的真主党人。当装殓着两名以色列士兵遗体的两个黑棺木出现在电视中时,虽然这早在意料之中,但许多居民,尤其两名士兵的数十名亲友都忍不住痛哭,一些老人伤心地昏厥过去。雷格夫的父亲兹维说,看到儿子棺木那一刻,他完全崩溃了。16日晚,两棺木运抵以北部一军营,以总理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巴拉克等官员及两士兵家人举行哀悼仪式。军方追认对两士兵的晋升并于17日晨间进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以军发言人说,保证每位参战士兵归来,是犹太民族传统的道德力量。
  在边界另一方,真主党铺设红地毯和舞台,隆重欢迎获释者回国。舞台上挂着以色列妇女哭泣的照片,两边文字是:“以色列:流着痛苦的泪水”,“黎巴嫩:流着快乐的泪水”。黎政府宣布放假一天庆祝英雄获释及战士遗体回国。黎总统苏莱曼、总理西尼乌拉及议长贝里等政要参加欢迎仪式。连半年不露面的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当天也现身集会,与5名获释者握手、拥抱和亲吻,他通过大屏幕向现场数万人发表讲话,说真主党已实现了两大目标:让以色列放人、成立黎新政府。在加沙,哈马斯也集会庆祝,称今天对哈马斯和真主党都是伟大胜利,让以色列放人的唯一办法就是绑架其士兵。
  以国内对和真主党换俘分歧颇大,许多人担心这将鼓励真主党和哈马斯继续袭击和绑架,从而使同哈马斯进行释放以士兵夏利特的谈判更困难。然而,在被俘士兵家属及舆论压力下,以及推动加沙停火、以叙和谈、以巴和谈的政治需要,以内阁最终批准了换俘协议。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