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
  
  7月8日至11日,国务院在中南海连续召开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地方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会议。
  上半年刚过,在基本部署好地震灾区群众生活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后,国务院领导同志立即着手对当前经济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华北等地考察、了解经济运行情况。为了全面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又召开地方负责人和经济专家、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
  7月8日,在地方负责人座谈会上,广东、安徽、陕西、辽宁、山东、湖北、广西等7个省区的负责人普遍反映,今年上半年各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煤电油等基础原材料产品供应紧张,出口面临不少困难。他们提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定增加就业,运用财政政策鼓励自主创新,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基本稳定等建议。7月10日,国务院又邀请8位经济学家就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座谈,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好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有成效的。但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方面完善政策。7月11日,国务院第三次召开专家座谈会,重点分析金融和房地产形势,听取促进金融和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又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等一些新的问题。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一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二是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不仅要促进今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明后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既要保证总量平衡,又要加快结构调整;四是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五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六是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他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认真研究地方和专家的意见。
  7月15日和16日,国务院连续两个半天举行常务会议。讨论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温家宝强调,我们既要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又要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没有改变;劳动力和资金供给总体充裕,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竞争力和活力不断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改善和提高。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好形势。
  温家宝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级领导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继续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国内经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
  (据7月28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抗震救灾工作
  
  6月27日至29日,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抗震救灾工作。他指出,灾区以及参加抗震救灾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事实再一次表明,这些年中央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是富有成效的。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和运用抗震救灾斗争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鲜经验,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进一步彰显党的战斗力。
  习近平和同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等陪同下,深入游仙、平武、北川、江油、都江堰、汶川等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基层党员干部、各方面救灾人员和组工干部,调研党建工作。
  习近平每到一处,都要了解在抗震救灾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他指出,实践证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放松。习近平要求结合恢复重建,把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安排好,确保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有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那里就有党的基层组织、那里就有党的工作。他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作为广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现实课堂,组织党员学先进、找差距、添措施,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上不断作出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进步。
  6月29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同四川的党政负责同志和随行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深入研究贯彻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统筹抓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他指出,越是在特殊环境和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两手抓”,一手坚持不懈地抓抗震救灾,做好灾区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考察期间,习近平还会见了受中央组织部表彰的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
  6月28日,习近平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会见了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率领的四川灾区考察团。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晖,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等参加了会见。
  (据6月30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三峡建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7月1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是三峡工程生命线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参加了会议。
  在听取三峡办、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和专家组的汇报后,李克强说,目前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接近完成,已进入后期建设关键时刻。同时,汛期即将来临,安全度汛任务很重。工程建设必须善始善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严格遵循进度服从质量和安全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要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周密部署防洪度汛工作,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使三峡工程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李克强指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工程和库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水质突出问题;建设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带,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推进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生态屏障。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