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在京举行,贾庆林、李长春、周永康等参观

作者:佚名




  4月30日至7月25日,展示过去的旧西藏和今天的新西藏历史发展全貌的大型主题展“西藏今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4月30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宣布展览开幕。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民委、西藏自治区四家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及首都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代表400多人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分为西藏历史与封建农奴制和日新月异的新西藏两个部分。在西藏历史展览中,通过146件珍贵的历史文献、文物,182幅图片、图表,再现了西藏从远古到和平解放前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西藏地方与祖国各历史时期的关系,展示了自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有效主权管辖的情况。大量历史证明,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封建农奴制展览,用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再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与黑暗,广大农奴在这个制度下没有人权和自由,过着非人生活的情况。其中,有关农奴被农奴主毒打致残和受各种刑罚的图片27张,各种刑具47种。有关资料显示旧西藏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社会财富的80%高度集中在农奴主手中,占人口95%的广大农奴,负担着沉重的差役租税,忍受强制性的剥削,生存权横遭践踏,生活极端贫苦。大量事实告诉人们,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是黑暗、落后的社会制度。
  日新月异的新西藏展览,用300多张图片,近20件文物和实物,充分展示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改革开放,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政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历程。展览向人们展示了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展示了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局势日益稳定,社会不断进步,民族团结和谐,人民富裕幸福,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本次展览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民委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分别来到民族文化宫参观。
  贾庆林一边观看展览,一边听取介绍,并向工作人员询问有关情况。他说,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西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展览生动地展示了西藏自治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才能保证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
  李长春仔细观看了每一个展区,在介绍西藏封建农奴制的一组图片前,驻足良久。他说,事实胜于雄辩。展览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达赖统治下的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社会的黑暗、残酷和落后,揭穿了十四世达赖“人权卫士”、“和平使者”、“精神领袖”的伪善面目。展览通过新旧西藏的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人民消灭封建农奴制、实现当家作主、创造美好生活的光辉历程,展示了西藏自治区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各族人民共享的伟大实践。
  周永康详细观看了介绍西藏历史的文物和图片。他说,史料说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府一直对西藏地方行使着有效的主权管辖,西藏的主权归属不容争辩。任何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的图谋都是违背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意愿的,也是不能得逞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也参观了展览。
  5月4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来到民族文化宫,参观 “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
  在参观的过程中,班禅仔细观看每一个展区,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
  参观结束后,班禅感慨万千。他说,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文物、图片和图表,真实再现了旧西藏农奴制的黑暗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充分展示了50多年来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事实证明,西藏的繁荣发展,是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班禅表示,今天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作为宗教界人士,要坚定爱国爱教的立场,守法持戒,为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5月1、5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