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赵 承 张旭东 汪 延




  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近3000名人大代表,郑重地按下表决器。大会高票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回荡。
  3月5日以来,代表、委员们对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反响热烈。他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报告,关注民生、亲民为民的报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报告,催人奋进、凝聚力量的报告。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诞生的?两会期间,新华社记者不断追寻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故事,深切感受到报告字里行间渗透着“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人民”的崇高理念和庄严承诺。
  
  “要让人民关心,让人民了解政府工作的实情,便于人民监督,最终让人民满意”
  
  2007年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本届政府任期临近结束,回顾总结五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任务,着手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7年10月初,一个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人员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了起草工作的帷幕。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是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起草过程中他先后4次与起草组谈话。2007年10月26日,在与起草组部分成员座谈时,温家宝明确要求,这个报告要让人民关心,让人民了解政府工作的实情,便于人民监督,最终让人民满意。
  “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如果群众都不听,或者只是靠宣传,那么这个报告不成功。如果连坐公交车、等火车的人,连小商贩都想听有关他的那一段,这个报告就是成功的。”温家宝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起草组成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起草工作。他们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文件和十七大文件,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讲话和指示,并召开有关专家学者和地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次次广泛讨论,一次次集中研究,起草组将《关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初步设想》的报告,送到总理的案头。
  温家宝总理精心思考后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表达方式、改进文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强调指出:“总结五年工作要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主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写出工作部署和实际效果;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让人民看到政府是清醒的。”
  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这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温家宝总理对起草组成员说,“政府换届时报告要重点总结前五年工作,这样有利于人民了解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所做的工作;对当年政府工作只提出建议,这样有利于回答和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也便于人民监督”。
  初稿形成后,温家宝总理亲自作了修改。今年1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和总理的指示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作了重要指示。起草组根据会议审议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报告(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范围要扩大,方式要创新,更多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
  
  从政府工作报告着手起草,到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经历1500多个日日夜夜。这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过程。
  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广大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他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不知道群众的困难,我们的政策就失去了根基。”
  “一个好的报告应当是人民群众关心和参与,并充分反映他们愿望和利益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范围要扩大、方式要创新、更多直接听取基层群众意见。”温家宝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工作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
  1月19日,国务院召开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讨论报告(征求意见稿)。会议决定,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到31个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中央党政军群119个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1月21日至25日,温家宝总理分别召开5个座谈会,包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经济、社会和自然科学界专家学者座谈会,教科文卫体界代表座谈会,企业界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对《报告》稿的意见。
  在起草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专门增加了一场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首次直接听取12位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时隔一年,又一批乡村教师、种粮大户、养猪大户、社区医生、农民工、煤矿工人、职业介绍中心工作人员、下岗创业人员等基层群众代表被请进了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与温总理面对面对《报告》稿提出意见和建议。
  望着这些基层群众代表,温家宝显得格外高兴。他说:“过去,我常讲‘中南海的大门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敞开的’。这句话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到中南海来,就如同主人回到自己家一样。希望你们能够把基层广大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带来,对政府工作毫无保留地提意见。”
  听了总理亲切、诚恳的话语,起初有些紧张、拘束的基层群众代表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从自己的身边事说起,向总理谈情况、讲问题、提建议。
  从增加良种补贴到猪肉价格,从社区医疗到农民工养老保险,从棚户区改造到煤矿安全生产,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常事,却关系着国家的大政策。总理听得认真,问得仔细,还不时插话与他们交流。
  辽宁省辽中县种粮大户于会怀向总理提出鼓励种粮农民的政策建议。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根据情况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他建议“取消‘适当’这两个字。”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中,就吸纳了他的这一意见。
  除了亲自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外,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要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还分成四个小组分赴地方召开基层群众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这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
  冒着凛冽的寒风,起草组成员首先来到了辽宁。几年来,中央制定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让辽宁发展快了、人心顺了、城市和农村面貌变了。当这些基层群众得知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显得十分激动。他们不但谈了对东北发展的政策建议,还对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此后,起草组陆续在北京、河南、江苏等地召开了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今年1月中旬,我国20个省份遭受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十天时间内,温家宝两赴湖南、一下广东,亲临贵州和江西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紧张繁忙的灾区之行中,他还十分关心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特别要求根据情况的变化,增加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科学总结抗灾防险经验教训的内容。
  一条条意见和建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殷期盼,如涓涓细流源源而来,汇成了强国富民希望的海洋。
  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政府工作报告稿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各个方面也提出了1680条修改意见。这些意见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认为过去五年各方面成绩都很显著,建议充实工作成绩的内容;二是认为过去五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建议扩充总结经验体会的内容;三是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不确定因素增多,建议充实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对策的内容;四是不少地方、部门希望增写与本地区本部门相关的工作和措施;五是提出了一些文字表述的具体修改建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