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胡锦涛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真情热爱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诚理解人民,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人民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产生着五彩斑斓的素材,人民为文艺创造提供着丰富营养。脱离了人民,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文艺工作时曾经说过,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工作。关注人民命运,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是我国进步文艺的优秀传统,必须始终坚持和大力发扬。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生活最前沿,不断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对文艺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原创能力,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在人类文艺发展史上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各有关部门都要为文艺创新创造条件,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得到社会尊重,推动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文艺具有强大的社会感染力,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深刻影响,也要接受人民群众检验。人类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又给予人民群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隽永之作;只有既具有高尚精神追求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文艺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文艺大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始终牢记艺术工作的社会责任。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努力攀登人生和艺术的高峰。要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风成化习,果行育德,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努力以自己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文艺事业,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热心服务,大力支持,不断提高领导文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加强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和掌握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以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工作。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营造良好氛围。要重视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作用,密切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联系,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努力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扶持和表彰奖励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特别是要积极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大师,努力造就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起好桥梁纽带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艺观念、文艺创作方式、文艺队伍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文艺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形式日益多样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文联、作协要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权益,广泛团结各方面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把文联、作协办成文艺工作者之家。各级文联、作协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服务基层,积极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要加强对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
  同志们、朋友们!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新世纪新阶段,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文艺事业大有希望的重要发展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必将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时代和人民期待着涌现一大批优秀文艺家,期待着出现一大批精品力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们,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建设和谐文化,让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讯,11月11日《人民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