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国家公务员招考针对性备考注意事项

作者:葛 轩




  9月5日,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在国家人事部网站发布指出:截止到目前,人事部尚未发布有关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的任何消息。但针对2007年国家公务员的招考,广大有志于公务员事业的考生已经积极准备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本刊特就此根据专家建议和近年多位已成功考取公务员的过来者心得整理此文,以希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在考前要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要明确考试大纲罗列的所有题型。对考试大纲要了解,对每一种题型的设问、具体要求、作答的参考时限应该心中有数,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作不出答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演绎推理,这种题型在准备时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看一下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无庸置疑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第二,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全貌。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可以往后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第三,要分配好时限,在考试的时候,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别的部分没有时间作答。我们按照答题时间及得分情况试题分为三类:(1)耗时长且不易得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2)耗时长易得分——资料分析、事件排序、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3)耗时短但不易得满分——常识判断。
  
  二、申论部分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1.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3.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