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胡锦涛等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今年是全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5周年,4月1日是北京全民义务植树日。当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来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胡锦涛在植树时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25年来,植树造林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绿化美化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植树过程中,胡锦涛不时向有关负责同志了解全国和北京市的植树造林情况,他特别叮嘱大家,植树造林一定要重视提高成活率,北方植树还要注意选用耐旱的树种。胡锦涛希望北京市以创办“绿色奥运”为契机,努力把首都绿化美化工作做得更好。劳动间隙,胡锦涛与一同植树的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少先队员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
  在植树现场,人们有的挖坑,有的培土,有的浇水,一片忙碌的劳动景象。吴邦国在兴致勃勃种下几棵树后表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全社会要进一步树立和增强生态环境意识,使关心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为大家的实际行动。温家宝一边给树培土,一边对一起植树的同志说,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通过全体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参加当天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吴仪、周永康、贺国强、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王刚、徐才厚、何勇、唐家璇、华建敏、陈至立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以及北京市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植树活动。
  4月1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颁布实施五周年纪念暨园林绿化先进表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给会议发来贺信,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出席了会议。
  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进一步加快绿地建设步伐,有效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会议新命名了31个国家园林城市,10个国家园林县城,表彰了50名城市园林绿化优秀市长、十佳标兵、104个先进集体、220名先进个人;表彰了1个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和34个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项目。 ■
  (据4月2、16日《人民日报》)
  
  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温家宝会见与会外方代表
  
  3月19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美国联邦快递董事长施伟德也发表了致辞。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立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论坛。
  国际组织高级官员、著名跨国企业领导人和国际知名学者与中国有关部委、企业领导人和学者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政策与发展前景,教育改革与发展,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等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曾培炎强调,为了实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从六个方面付诸努力。
  第一,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将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国将继续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全社会推进节能降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
  第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中国将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第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合理地吸收外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
  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的外方代表。
  温家宝对外国友人长期关注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表示感谢,并与他们就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据3月20-21日《人民日报》)
  
  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
  
  3月23日至24日,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在题为《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的讲话中说,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形成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保障。
  马凯强调,“十一五”包括今年要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围绕三个着力点,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一是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重点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重点是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重点是推进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
  他指出,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指导和推进改革,关键是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实践证明,惟有如此,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二是必须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府要创造市场经济正常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熨平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努力提供非赢利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在“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将积极开展对改革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教育乱收费等问题。
  范恒山介绍,今年改革工作有四方面重点。一是继续做好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探索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二是继续强化重大改革事项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包括改革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以及推进专项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各类改革试点。三是继续推动形成强劲的改革动力和良好的改革氛围。四是继续着力提高改革队伍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