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工人队伍里成长起来的革命家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今年3月7日,是邓发同志诞辰100周年。邓发同志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我们党安全保卫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将自己短暂的生命,倾注于党的事业,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邓发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从一个普通的海员,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著名领袖。周恩来同志称他是“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注1)。
  邓发,原名邓元钊,字建钊,1906年3月7日出生在广东省云浮县(今云浮市)一个农民家庭。初小毕业后因家贫辍学,14岁就到广州、香港等地打工。1921年,先后在香港太古船坞和英国驻港兵舰上当工人,并参加了香港海员工会。随着结识海员工人领袖苏兆征,他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投身工人运动。先后参加了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在工人中进行演说鼓动,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开始显示自己的领导才能。这两次著名的大罢工为中国工人运动培养造就了一批骨干分子,邓发同志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从海员工人队伍中走出的“最光亮的楷模之一”(注2)。
  1925年10月,邓发同志由苏兆征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立下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1926年,他积极参加支援北伐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第四联队队长兼第五区副指挥,身先士卒,带领工人同敌人浴血奋战。1928年,邓发同志转移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南方代表、香港工代会主席兼党团书记、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等。1929年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兼香港市委书记。他来往于香港、广州两地,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不顾个人安危,多方奔走,努力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和工会组织,深入工人群众,领导进行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开始迈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广大的根据地范围内,工人已经获得解放,并且确立了政治上的地位,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支柱。1940年初,邓发同志兼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主持创办《中国工人》月刊。1943年3月起,兼任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在这个时期,邓发同志致力于对根据地职工运动的指导,“成了这一运动的光辉领袖之一”(注3)。他坚决贯彻党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会工作方针,组织制定正确的劳动政策,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职工会应当成为民主政权的有力支柱。他关于新民主主义工业建设和工人运动的主张,对根据地开展工业建设和职工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呕心沥血,以埋头苦干、不知疲倦的精神,“整月整月地住在工厂,亲自搞调查、抓典型、总结经验”(注4),领导边区工人在工业战线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工人运动和经济建设、生产事业的发展,为边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5年4月,邓发同志被推选为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他作为中国解放区90万工人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他登上大会讲坛,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作热情洋溢的演说,介绍中国解放区工人的组织、生产、斗争、活动等情况,提出包括建立一个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等主张在内的战后中国工人运动八项主张,令与会各国代表耳目一新,并得到他们的热烈支持。他的发言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国际上的地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会上,他当选为世界职工联合会理事和执行委员会委员。回国后,他在国统区的上海、重庆等地,又为中国工会组织的统一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奔走忙碌。
  
  二、我党安全保卫工作的卓越战士和开拓者
  
  邓发同志曾经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负责根据地政治保卫机构的建设,在党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邓发同志在香港、广州领导党的地下斗争过程中,努力开辟隐蔽战线的工作。1928年,他组织建立香港特科,在周恩来同志创建的中央特科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秘密斗争。不仅打击了反动势力的气焰,也培养锻炼出了秘密斗争的技艺和本领。在险恶的环境下,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变,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出色地完成了为党收集情报、惩处叛徒、营救被捕同志、组织秘密会议、保卫党组织安全的许多任务。他“曾经饿过饭,曾经在光天化日下与反动派鹰犬决斗过。他曾经在数重侦探的跟踪之下,像侦探小说的英雄似地逃脱好几次;曾经在帝国主义警察厅正对面的房子中间,大摇大摆地开过会”(注5)。
  1931年7月,邓发同志从闽粤赣苏区来到赣南苏区的瑞金,接替王稼祥同志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政治保卫处处长。同年11月,年仅25岁的他受命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肩负起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后来保卫党中央)的重任。他从全面组建保卫机构入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苏区各省、县和红军各军团、师、团陆续建立起各级政治保卫机关。保卫局下属各部门负责人如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李一氓、欧阳毅等,都是具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红军干部或特科干部。他们很多人长期从事安全保卫工作,有的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安全部门的领导人和骨干。
  邓发同志运用多年领导白区秘密工作的经验,以各种有效手段训练苏区机要、警卫干部,制定和部署反特防奸等各项安全保卫措施。他把机要、保卫、警卫工作称为内线作战,要求大家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对党对革命事业绝对忠诚,并且以严格的组织纪律来加以约束和保证。他机智、勇敢、精明、干练,为保卫党中央、苏维埃和红军的内部安全,忘我工作,贡献了全部的聪明才智。
  在长征途中,他的职责和任务是既指挥部队行军打仗,又要严防敌人的袭击和破坏。由于党中央、军委及国家政治保卫局对机要保卫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组织保证措施,所以尽管蒋介石屡屡派飞机侦察,派暗探刺探情报,欲破译红军的通讯密码等,最终都没有得逞。
  当然,邓发同志当年在主持闽粤赣苏区的肃反和在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期间,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也曾发生过“左”的偏差和失误,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后来他能够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正确总结经验教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和品质。
  2001年6月24日,在江西瑞金叶坪,公安部隆重举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揭幕仪式。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贾春旺同志在揭幕仪式讲话中指出:国家政治保卫局“是人民公安的雏形。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政治保卫局就是今天公安部的前身”(注6)。邓发同志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一任也是惟一一任局长,是我们党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重要的开拓者之一。
  
  三、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杰出实践者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邓发同志在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发同志是在基层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在粤港地区曾经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省市委领导成员和组织部门负责人,致力于建立或恢复、发展基层和地方党组织,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起丰富的经验。
  1930年9月,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邓发同志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年底赴闽西工作,任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闽粤赣省委书记兼军委主席,闽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1年起,邓发同志历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纵队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35年1月,他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起了积极的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