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华建敏出席“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启动会议
  
  1月12日,中国国务委员华建敏在悉尼出席“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启动会议并发表演讲。
  华建敏说,本次会议启动的“伙伴计划”,是与会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建立的一个建设性合作框架。中国政府对所有有利于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有利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举措都持支持态度,将积极参与和促进“伙伴计划”的实施。同时,中方认为,“伙伴计划”应坚持以下发展方向: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和规定,发挥“伙伴计划”的补充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高度重视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把“伙伴关系”的各项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加强伙伴国在清洁发展技术研发和转让上的合作。
  华建敏说,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本国国情出发,为保护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植树造林,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普及环保知识等,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990年至2004年,中国以年均增长5%左右的能源消费,支持了年均增长9.3%的经济发展。
  华建敏说,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建敏最后说,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传统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极为重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积极参与清洁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承诺,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守护好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与会期间,华建敏还会晤了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就发展中美关系、加强中美在节能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应澳大利亚政府的邀请,华建敏于11日抵达悉尼,同时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
  12日,华建敏先后与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和副总理兼贸易部长韦尔进行了会谈,并就双边关系和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华建敏还分别会见了澳大利亚外长唐纳和工业、旅游和资源部长麦克法兰,与他们就加强中澳在经贸、能源、草场资源可持续利用、煤矿安全生产、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14日,华建敏乘机抵达奥克兰,对新西兰进行访问。■
  (据1月13-16日《人民日报》)
  
  麦加朝觐发生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月12日,正值伊斯兰教宰牲节最后一天,在沙特宗教圣地麦加的朝觐活动也达到了高潮。然而,当天下午,正当大量穆斯林信徒沿着投石驱邪桥前往投石谷时,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踩踏事件造成至少345人死亡,289人受伤。死亡人员中包括5名中国公民。
  1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就麦加朝觐发生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致电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阿卜杜拉国王、沙特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
  胡锦涛得悉中国公民伤亡情况后,即指示我有关部门及中国驻沙特使、领馆采取措施,救助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据1月13、14日《人民日报》)
  
  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逝世,胡锦涛主席致唁电
  
  1月15日晨,科威特埃米尔(国家元首)谢赫·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病逝,享年77岁。
  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科威特国王储萨阿德,对科威特埃米尔(国家元首)贾比尔殿下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胡锦涛在唁电中表示,贾比尔殿下是科威特杰出的领导人,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生前曾三次访问中国,为中科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不仅是科威特人民的损失,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朋友。
  胡锦涛还表示,中方愿与科方一道,为中科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继续共同努力。
  1月17日,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长李肇星前往科威特王宫白岩宫,吊唁科威特已故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李肇星说,贾比尔埃米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生前重视对华关系,为推动中科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方珍视中科友谊,将一如既往地与科方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萨巴赫首相和穆罕默德外交大臣代表科威特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在科举国悲痛之际派遣特使前来吊唁和慰问,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科威特的友好情谊。贾比尔埃米尔生前致力于发展科中关系,曾三次访华,科政府愿与中方继续共同努力,促进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据1月16、18日《人民日报》)
  
  亚太议会论坛年会举行
  
  1月16日,亚太议会论坛第十四届年会在雅加达召开。来自21个国家的近300名代表与会。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英凡率领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本届年会主席、印尼国会议长阿贡·拉克索诺主持了上午的开幕式,印尼总统苏西洛致辞。苏西洛说,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希望各国议会发挥其独特作用,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同时敦促亚太国家协助落实将在北京举行的禽/人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的成果和建议。
  在当天下午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英凡发言指出,对于亚太国家面临的政治和安全问题,我们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通过友好协商与谈判,找到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对于跨国恐怖活动、走私和贩毒等犯罪活动、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更是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维护各国的利益和安全。
  本届年会为期5天,议题包括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朝鲜半岛局势、中东和平进程、本地区政治安全合作等。■
  (据1月17日《人民日报》)
  
  巴切莱特当选智利总统
  
  在1月15日进行的智利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由社会党、争取民主党、激进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四党组成的争取民主政党联盟即执政联盟候选人米歇尔·巴切莱特以明显多数击败“为了智利联盟”候选人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当选为南美国家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根据智利选举机构当晚公布的第三份计票报告,在对全国99.71%的选票进行统计后,巴切莱特得票率为53.49%,皮涅拉的得票率为46.5%。
  此次总统选举是1990年智利军政府还政于民后举行的第四次大选。大选于去年12月11日开始举行。在大选第一轮投票中,无人获得半数以上的有效选票。根据智利宪法规定,在第一轮选举中得票最多的巴切莱特和皮涅拉进入第二轮选举。
  巴切莱特1951年生于圣地亚哥,1970年加入社会党,她曾在现任总统拉戈斯的政府中任卫生部长和国防部长。巴切莱特在其竞选纲领中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重视社会领域的工作,获得了众多选民的支持。巴切莱特将于3月11日宣誓就职,接替现任总统拉戈斯,任期4年。■
  (据1月17日《人民日报》)
  
  首个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在美发射
  
  原计划1月18日发射的美国宇航局“新地平线”探测器经过两度推迟后,终于在美国东部时间19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20日凌晨3时)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开始为期约9年的长途跋涉,飞向冥王星。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往那颗神秘、冰冷行星的第一个探测器。
  发射升空后不到1小时,强力的“阿特拉斯(又译宇宙神)—5”型三级推进火箭按预定计划完成工作,454千克重、钢琴大小的探测器成功与推进器分离,弹向深太空。当离开地球轨道时,地面一位飞行控制科学家向它祝福:“新地平线”,祝你9年旅途平安!探测器以每小时3.6万英里的速度飞向天际,这是从地球上出发的所有飞船中最快的速度,这使得它可在9小时内飞过月亮轨道,而当年“阿波罗”登月时,从地球飞往月球用了3天时间。
  “新地平线”将在13个月后,也就是2007年2月抵达木星,在飞过这颗大行星时,“新地平线”还要借助木星的巨大引力实现一次加速,并完成试验项目,然后全力飞向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所在地。离开木星,探测器还要再飞行8年。行程30亿英里(48亿公里)左右。在整个飞行的大部分时间里,探测器为节省能量,将处于电子“休眠”状态,每星期向地面科学家报一次“平安”,它使用的能量比地面100瓦灯泡还要小。“新地平线”将依靠自身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动机推动,在2015年抵达冥王星区域。
  一旦接近目标后,探测器将开始实施为期5个月的科学研究,届时它将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分别飞抵离冥王星最近处约1万公里、离冥卫一最近处约2.7万公里的位置,对它们进行观测;途中遭遇的任何新发现也在研究之列。
  人们认为,“新地平线”对冥王星的探测,也是为了探讨太阳系行星起源与形成的奥秘。■
  (据1月21日《人民日报》)
  
  2005年十大国际新闻
  新华社评出
  
  一、 世界原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二、 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
  三、 联合国改革举步艰难
  四、 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五、 法、荷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六、 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七、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进展
  八、 以色列单方面撤离加沙
  九、 世界自然灾害频仍
  十、 法国发生严重骚乱
  (据2005年12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