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国际

作者:佚名




  全球每年毁林约1300万公顷
  
  11月14日,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称,由于人类砍伐森林等原因,世界森林资源正以惊人速度减少,自1990年以来全球每年大约有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毁。
  粮农组织的这份报告是在对全球森林资源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后得出的。报告说,全球现有森林面积近40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其中2/3集中在10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秘鲁、俄罗斯和美国。
  报告指出,就各地区而言,南美洲是世界上森林遭毁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非洲和大洋洲。亚洲地区森林保护状况有所好转,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减少80万公顷森林转变为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加100万公顷。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提倡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
  报告说,世界上新种植树木和森林资源面积虽有上升趋势,但与世界现有森林资源的总量相比比例仍很低,目前仅占全球森林总量的不足5%。
  报告还特别指出,森林资源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土壤和水分不流失,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木材,保护沿海地区,以及防止山体滑坡、塌方和土地荒漠化等等。粮农组织森林资源部助理总干事胡斯尼·拉卡尼强调,世界森林资源可在帮助全球实现减少贫困以及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据11月16日《人民日报》)
  
  南盟第13届首脑会议在孟加拉国举行
  
  11月12日至13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第13届首脑会议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7国领导人经过两天多边和双边会谈,最后签署三项协议,并发表《达卡宣言》。
  南亚7国领导人就应对自然灾害、反恐、消除贫困和加强地区经贸合作四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7国在经济合作领域达成三项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海关协议》和《成立南盟仲裁委员会协议》,同时南盟各国还同意在本地区简化签证程序,以推动地区内人员的交往。
  中国成为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上届南盟主席国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在开幕式上表示,他希望此次首脑会议能讨论吸收阿富汗成为南盟新成员和吸收中国作为观察员或对话伙伴国的问题。南盟领导人就这一提议进行了讨论,最后本届南盟首脑会议主席、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宣布,南盟已决定接纳中国为观察员,接受阿富汗为正式成员。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立于1985年12月,由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7个成员国组成,总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3.5亿。第一届南盟首脑会议1985年在达卡举行,会议最后通过《南亚区域合作宣言》。
  (据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四届美洲峰会在阿根廷举行
  
  11月4日至5日,第四届美洲峰会在阿根廷海滨城市马德普拉塔举行,美洲34个国家的首脑出席了会议。会议未能就是否重启美洲自由贸易谈判问题达成协议。
  在5日上午的首脑会议上,与会的领导人在重启搁浅近两年的美洲自由贸易谈判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以至于原定会议闭幕时发表的最后声明未能按时通过。大部分与会的领导人当天下午按其原定的行程纷纷离开马德普拉塔,留下部长级官员继续讨论最后声明,直至晚上7时许最后声明才得以出台。
  与前三届峰会相比,本届峰会的突出问题就是南北分歧严重。其中最大分歧是关于是否重新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在1994年举行的第一届美洲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一致承诺在2005年1月1日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但是,原定期限早已过去,目标却远未实现,甚至连谈判也已经中断了一年多。在本次峰会前,围绕是否重新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出现了两派意见。“北派”由北美自由贸易区3个成员国(美、加、墨)加上智利及部分中美洲国家组成,这些国家相互之间已经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以美国为首的上述国家竭力主张把重启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写进本届美洲峰会的最后文件,并希望确定一个具体的谈判时间表。“南派”则由南方共同市场四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组成,它们对美洲自由贸易区心存疑虑,认为目前还不具备重启谈判的条件。巴、阿等国认为,虽然自由贸易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推行初期,会对弱国经济造成较大打击,因此南方国家需要时间先保障本国产业的生存,然后才能逐步开放市场。
  笼罩峰会的另一个阴影是美国与委内瑞拉之间的矛盾。布什第二任期以来,美国明显加紧了对委内瑞拉的“政治围剿”,委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赖斯出任国务卿不久,就批评查韦斯推行激进民粹主义,公开表示美国将支持委内瑞拉国内的反对派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但是,美国对委内瑞拉的高压政策并没有得到南美国家的认同,巴、阿等国领导人至今与查韦斯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阿根廷外长别尔萨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由于在重启美洲自由贸易谈判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最后声明的文本采取了各自表述的方式,既表明了美国、墨西哥等29个国家主张继续美洲自由贸易谈判的主张,也表述了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等5国认为不具备重开谈判条件的立场。同时,会议接受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的建议,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美洲地区的贸易形势进行评估,然后再就是否恢复自由贸易谈判问题向各国政府提出意见。
  (据11月7、8日《人民日报》)
  
  日本自民党公布宪法修改草案
  
  11月22日,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由民主党在东京举行的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公布了《宪法修改草案》,企图大幅修改和平宪法,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
  本次自民党大会主要有三大议题:通过自民党的《新理念·新纲领》、正式公布《宪法修改草案》以及宣读《立党50周年宣言》。其中《宪法修改草案》内容引人关注。
  《宪法修改草案》删除了宪法第九条第二项有关不拥有军队,不保持作战力量,放弃交战权的条文,抛弃了现行宪法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规定,将其改为“为确保我国的和平与独立,以及国家和国民的安全,保持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的自卫军”。新的第二项第三款规定,“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在紧急状态下维持公共秩序,或者为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自由而展开活动”。
  日本法律专家认为,新宪法草案虽然保留了第九条第一项有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而发动的战争,以及不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条款,但后面的条款又允许自卫军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及在海外使用武力,这完全侵蚀了放弃战争的承诺。所以,新宪法草案保留第九条第一项只是一种文字游戏,以掩人耳目,增加欺骗性。
  日本媒体认为,新宪法草案已经十分明确地允许自卫军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在海外动用武力,为日本在海外行使武力开辟了道路。而保留宪法第九条第一项的目的只是为了缓解国民对修改宪法第九条产生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据11月23日《人民日报》)
  
  日本首相小泉改组内阁
  
  10月3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改组内阁,首次入阁的安倍晋三被任命为在内阁中重要性仅次于首相的官房长官。
  小泉新内阁的其他成员分别为:外务大臣麻生太郎、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总务兼邮政民营化改革大臣竹中平藏、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国土交通大臣北侧一雄、法务大臣杉浦正健、文部科学大臣小坂宪次、厚生劳动大臣川崎二郎、农林水产大臣中川昭一、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沓挂哲男、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金融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男女共同参与及少子化对策担当大臣猪口邦子、行政改革担当大臣中马弘毅、科学技术担当大臣松田岩夫。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