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经济

作者:佚名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京举行,胡锦涛致辞
  
  11月7日至8日,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是继2004波恩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之后举行的又一次全球性会议。近百个国家负责能源与环境事务的政府官员,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非政府组织代表,国内外有关能源企业、金融机构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等,共1200多人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呼吁各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对能源压力。
  胡锦涛主席向大会发来书面致辞,全文如下: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
  值此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北京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加强全球合作,妥善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能源和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在研究开发、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面加强合作,使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各国人民。希望本次大会在促进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我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5年11月6日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强太阳能开发利用,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的研发。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应的比重达到15%左右。
  曾培炎建议,世界各国政府应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要积极兑现2004年波恩大会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各国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技术和贸易合作,不断提高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大会上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组织起草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根据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开发程度达到70%左右,生物质发电达到2000万千瓦,风电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200万千瓦,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我国政府将鼓励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建筑物和农村推广应用,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年替代化石能源约4000万吨标准煤;将农村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继续推广户用沼气和禽畜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推广应用,到2020年沼气年利用量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左右,同时积极发展以能源作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到2020年达到年替代石油1000万吨的能力。
  (据11月8日《人民日报》)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11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
  温家宝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周永康、郭伯雄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实施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会议强调,在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要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一)坚持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紧紧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国防和军事信息化;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二)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三)加快深化改革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国家宏观引导和调控,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四)夯实信息化基础,增强发展能力和服务功能。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全社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制定技术标准,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五)注重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六)坚持搞好统筹协调,正确处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各种重要关系。(七)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民信息能力。
  (据11月4日《人民日报》)
  
  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11月5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在京举行。
  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多个部委的有关负责人、60余家知名自主品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20余位城市市长,就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的重大议题参加了论坛的发言、讨论。在论坛上,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发布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和《中国城市品牌经济状况报告》。对我国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现状作了系统的统计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此作出批示,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鲜明特色。李长春同志希望中央重点媒体特别是经济日报要为全社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提供精神动力,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为企业交流自主创新经验搭建平台。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