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李长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结经验,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动员各方面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增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认真做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不断高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举措和工作重点,宣传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在全社会营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浓厚氛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浓厚氛围。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日益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围绕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陈云诞辰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累了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经验。集中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和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成就。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
  4.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群众精神风貌和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方法日臻完善,领域逐步拓展,群众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5.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增强了文化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繁荣文艺创作,涌现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
  回顾和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只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最终目的,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为基本途径,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检验尺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集中体现,是务实创新的根本途径。只有把“三贴近”贯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务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常做常新,开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只有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具体工作之中,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一些工作部署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全社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有的工作基础比较脆弱,反复性很大,有些地方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所有这些,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扎扎实实地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