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42)

 

 




  女皇深情地凝视着昌宗,她用两只枯瘦的手捧着昌宗那满是血水和泪水的脸。女皇无限感动。她抚摸着昌宗,朕是不会失去你的。

  琴声幽咽地响起,像有人在哭泣。

  很多很多这样的长夜,但就是这长夜里的当事者也十分明白,这样的日子就要尽了。

  在从御史台接回昌宗易之兄弟的第二天,女皇便以昌宗易之对国家有功之由,彻底将张氏兄弟从御史台的调查中解脱了出来。女皇的诏令当然是压倒一切的。她知道御史台的朝臣们会不解何谓有功,功在何方?于是女皇继续下诏:功在他们兄弟曾为朕调制了长生不老的神丹,才使朕得以延年益寿。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功劳吗?而朕的寿数难道不就是国家的寿数吗?

  不过女皇就是竭尽全力,也只能是保下她身边的这两位张氏兄弟。另外的三个罪大恶极者,却只能是依照朝廷的规矩,被一一贬黜为小小的县丞。而就是小小的县丞他们也没能做得多久,很快就在神龙革命的风暴中与他们禁宫中倍受宠爱的两个张氏兄弟一道魂归西天了。

  神龙元年元月二十三日,从清晨起,张氏五兄弟的首级就被悬挂在了神都的天津桥上示众。那五颗开始腐烂的头颅吸引着洛阳成千上万的百姓,以及漫天的乌鸦,还有苍鹰低旋着。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早朝时,女皇亲下敕令,即日起由太子监国,大赦天下。没有人亲耳听到已昏睡不醒的老女皇发布过如此的敕令。但女皇名义的敕令却被严格贯彻执行着,依然如惊弓之鸟的太子李显终于神色慌乱地坐在了监国的位子上。

  神龙元年元月二十四日,又一道敕令。病中的女皇终于正式将王位让给了她已年近半百的儿子李显。一生辉煌为大唐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太宗李世民驾崩的时候,也不过是这个岁数。依然没有人听到过女皇亲自宣布退位的诏书。但女皇还是十分体面十分大度地退了下来。

  神龙元年元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在洛阳的通天宫向天下宣布正式即位。一切时不我待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李显终于再度成为了皇帝。他威严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这一次,他不像十几年前第一次做皇帝时那样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也不再像做太子时那样心怀惴惴,惶惶不可终日。此时的中宗李显尽管还心有余悸,有碍于母亲依然活着,但是他知道此时的母亲已宛若一具活的僵尸,她再不能真正完全地左右他的朝臣了。他已经实权在握,他才是至高无上的。

  神龙元年元月二十六日,已成为上皇帝的在皇宫中称雄数十年的武 ,终于被赶出了她自己的家园。在皇家禁卫军的护送下,前女皇徙居洛阳城西南的上阳宫仙居殿内怡养天年。李显为母亲特意安排了无比浩大的送行仪式。聪明绝顶又对朝中政治有着丰富经验的武 ,对儿子以及臣子们对她的安排听之任之。她毕竟还是上皇,毕竟没有被自己的亲儿子诛杀。在如此的宫廷争斗中,她难道还不满意吗?于是她任凭着后宫的宦官们把她抬上了那辆华贵的马车。这使她有些高兴,因为她乘坐的还是她自己的马车。她的身体已十分虚弱,已不能坐起,她是躺在她的马车里离开皇宫的。马车开始起步,但几乎感受不到什么颠簸。她躺在里面很舒服。她想,总还是有人体恤她。然后,马车缓缓地驶出了皇宫。

  百官们怯怯的目光仿佛是请罪,他们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他们也不想看到今天的场面。他们甚至怨怪她,如果圣上能主动退位,情形也许会好得多。如今,老女皇被赶出皇宫,这毕竟是一幅很凄惨也很悲凉的景象。没有人不为之动容,特别是那些曾跟随女皇多年的文武大臣们,更是难免心生悲哀。

  神龙元年元月二十七日,新帝中宗李显率大小侍臣浩浩荡荡地来到城西南的上阳宫,探望昨天迁徙于此的母亲武 。这一天,武 仍在昏睡中。这一天,中宗李显封昏睡的母亲为则天大圣皇帝。李显特意在母亲的封号前加上了“则天”二字,是为了特别提醒世人,十五年前,母亲就是在则天门上登基称帝的。那场面仿佛依稀就在眼前。可惜当时已被母亲流放房陵的李显没能看到。新帝这一有着特殊意义的封号不敢当着母亲宣读。他怕这会更加刺伤了母亲脆弱的神经。他只是想告白于天下,只是想向世人证明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他并没有将母亲扫地出门,母亲永远是母亲,母亲也永远是皇帝。

 
 

2008/05/08 制作

终篇(42)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