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38)

 

 




  漫漫八百里行程,从洛阳到长安。这无论对谁都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何况对那个年迈的女皇。而女皇是固执的,谁也不可能改变她逃离的意志。

  女皇浩浩荡荡的车队走了漫漫二十天,才终于来到她已久违多年的长安城。长安古城依旧。石板铺就的长安古道依旧。那车辙的深深浅浅的印痕依旧。恍若重返当年。当年女皇就是踩着这漫漫长安道走进李唐后宫的,当年她只有十四岁。她是那么天真可爱不谙世事,她只是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罢了,她不甘平庸,也不甘失败。然后她的那颗心就变成了野心,直到有一天,她终于得到了她所想要的一切。

  现在她毕竟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

  她可能是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归宿。她可能是已然意识到了她自己其实并没有归宿。她也从未为自己修建过陵墓,她只想能在乾陵与自己的男人共眠一穴……所以这一次她打定主意要回长安,或许她还想看一看乾陵中高宗李治的身边是不是还有她的位子。她也怕她的罪恶太多她手上沾的李家亲人的鲜血太多,先帝的坟陵会拒绝接受她。

  于是,这一次女皇行幸长安,竟然一住就是整整两年。

  两年中,女皇武 先是无限感慨地拜谒了遥遥百里之外的气势恢宏的乾陵。那是女皇此行长安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诚心诚意地去做的。女皇在前往乾陵前做出了一个令百官震惊的决定,那就是此行她不带昌宗、易之两兄弟。她要以一颗洁净的心和一个洁净的身体走进李家的宗庙,拜谒大帝的坟陵。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决定,竟使所有随行的臣子和李武两家的后代们都空抱了一场欢喜。他们以为女皇真是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而这便是大周帝国日薄西山的溃决和李唐王室光复的希望。女皇是以先帝李治遗孀的身份去祭悼她的亡夫的,所以她在整个祭悼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一丝大周女皇的霸气来,而显得很收敛很虔诚,但似乎也显出了很忧虑甚至很恐惧。她走进那深深的甬道面对着先夫巨大的棺椁时,可能也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但是她默默无言。

  乾陵的浩大使年迈的武 突然觉出了她是何等地渺小。而这种渺小的感觉是她过去几乎从未产生过的。她从来就是伟大的。而此刻,在如此浩大、气象万千的陵墓前,她自惭形秽了。武 缓缓地走在通往巍峨陵墓的那宽而长的土道上。她穿越着两侧那些巨大的精心雕制的石人石马,像在欣赏着一个天然的雕刻艺术的展览。武 虔诚地祭悼着她的先夫,那个墓中的君王。她很悲伤,是真的很悲伤。那与李治恩恩爱爱合家团圆的往事历历在目,而今天还有多少亲人?女皇不禁环视左右。她看见了李显和李旦,还有远远地站在一边神色冷漠的太平公主。已所剩无几了。所剩无几的孤家寡人。女皇不禁老泪纵横。她面对乾陵西边遥远的夕阳无限感伤,她被她独自的孤愁侵蚀着,满心的伤痛。她可能还想到了她这一生的风风雨雨,艰辛苦难,想到了她是怎样勉力支撑着这个李武两家共有的王朝,而她今后也许竟然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便是女皇在残忍狠毒的天性中奋斗一生所获得的全部内容。唯有不尽的悲哀。

  她喜欢乾陵。

  她喜欢乾陵这浩大的气象。

  她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喜欢过这一片宽阔庞大的墓地。

  她对这未来的可能的安魂之所颇觉欣慰。

  女皇返回长安,对她终于重新找到的那一片极地乐土深怀了热烈的感情。她于是心中有了种高枕无忧脚踏实地的感觉。但是她毕竟年迈毕竟经不得身与心的折腾了。女皇一返回长安,就即刻病倒在了大明宫的床榻上。

  女皇突然间生命垂危,于是朝廷上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骤然间一片慌乱。其实所有的人都明白,说不定哪一天女皇就会一命呜呼,她老人家的驾崩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大家开始等待。在旧的不去新的也不能来的漫长的等待中。虽然他们早就在心理上做好了辞旧迎新的准备,但在女皇咽气之前他们只能是无所事事。

 
 

2008/05/08 制作

终篇(38)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