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27)

 

 




  你回来了就好。

  这就是郁积了十四年的千言万语。

  这也就是思念就是企盼,也就是和解和修正。

  然后,武 在李显的面前由侍女为她郑重地戴上了那顶前后垂着宝石流苏的皇冠。她可能是故意在李显的面前做这些的。她是想要儿子明白,她不仅仅是他的母后,而且是当今大周帝国的女皇帝。

  接下来是女皇上朝。

  在大殿里与文武百官的匆匆会面中,女皇显得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她草草地处理着各种政务,几乎不记得朝臣们都对她说了些什么。匆匆退朝后,她留下了狄仁杰。

  女皇开门见山地再度和狄宰相讨论起了皇嗣的事情。女皇并且欲擒故纵地又提到了庐陵王,希望能听一听狄宰相对庐陵王的看法。

  既然是女皇主动提起,性情中的狄仁杰便也当仁不让。于是他便慷慨陈词,再度大谈天下对李唐的思念,切盼女皇能明智地召回庐陵王,以平天下之所望。而唯有立庐陵为后,陛下也才可能千秋万代永享宗庙。老臣狄仁杰说到肺腑之处,竟不禁潸然泪下。

  女皇截断了狄仁杰。

  她高声说,还你太子。然后便呼出了已在屏风后长泣不止的庐陵王李显。

  老泪纵横的狄仁杰被“还你太子”几个字震惊了。他抬起泪眼,恍若隔世般看着切切实实站在他面前的李显。

  真是太子?

  这一次是狄仁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惊愕地看着李显,他想不到女皇竟能如此勇敢地一笔勾销十几年的恩怨,更想不到女皇已把李显召回了神都。终于狄仁杰相信了眼前不是幻觉。他竟禁不住扑通一声,以年迈之躯骤然跪到了女皇武 的脚下,并连连顿首,说不出话来。

  其实这样的一幕也是女皇精心安排的。

  而恰恰是这一幕使得狄仁杰对武 钦佩倍至,而从此对辅佐女皇的事业更加忠心耿耿。

  如此戏剧性的相见场面无比激动人心。而唯其戏剧性唯其激动人心也才得以青史留名,成为千古一段佳话。

  接下来,狄仁杰在弄清了李显昨日黄昏悄悄从北门回到皇宫的情形之后,便即刻向皇上谏言,庐陵王这般秘密返回,天下不知,今后怕是会遭人议论,莫不如……

  其实狄仁杰的“莫不如”即是想说,女皇莫不如堂而皇之地向天下宣布她的这一项重要而明智的决策,也就是向天下宣布她在李、武两姓之间所做出的最后的抉择。

  女皇没有让狄仁杰说出“莫不如”的真正含意是什么。她毕竟聪明绝顶,而她决意召回庐陵,事实上就是已经规划出王朝最终要归还李唐的未来。于是,女皇亲自部署,先送李显一家返回洛阳城外的龙门客居一夜,然后第二天,朝廷专门派出气势庞大的仪仗前往龙门,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正式将庐陵王李显迎进都城,结束了他十四年的流亡生涯。

  庐陵王返回,天下皆悦。

  满朝思唐的文武百官欣喜若狂,大喜过望,坚信不久的将来,大唐的江山一定会重新回到李家的怀抱中,而庐陵王也必然会成为光复后李唐的第一任皇帝。

  庐陵王返京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东宫太子李旦的耳中。

  此时的李旦不知是惊是喜。但是,他最强烈的感觉是,他终于得以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放下了他那颗一直提着的心。李旦为专横的母亲终于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而感到无比欣慰。尽管他也深知,三哥的返回就意味着他再不能住在这东宫,也再也不会是太子了。他不想再做傀儡了。他是母亲的四个儿子中做傀儡的年代最久的,而这是最后的一次了。他将最后一次请求逊位,将皇储之位交还于本来当之无愧的三哥。他只是在等待着那个最后一次的时机。

  于是,在庐陵王李显返回神都的半年之后,也是在聪明的李旦先后三次固执地请求逊位的奏请中,女皇武 终于批准了她小儿子的最后一次请求,移太子李旦为相王,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2008/05/08 制作

终篇(27)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