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11)

 

 




  他依然等待,那个终局。

  朝官竟卷起了圣旨。

  我呢?我呢?李旦几乎是跪着爬过去。他去抓那诏书,我呢?她怎样处置我?

  你留在东宫。

  我留在东宫?可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儿子?

  不是夺走,而是皇上要亲自照料他们。

  为什么?不,不,他们还那么小。他们根本就不懂事,他们……

  这是皇上的旨意,太子,就让皇孙们跟微臣上车吧。

  不不,她为什么要如此狠心,为什么要斩尽杀绝,为什么……

  李旦平生唯一的一次站起来反抗他的母亲。他用瘦弱的双臂紧紧地护住了就要被幽禁宫中的五个儿子。他再也见不到他们。他不知道等待着他和他们的是怎样的苦难。他不能和他们分离。他们要死也死在一起。李旦的臂膀尽管瘦弱,但他还是以平生之力护住了他的孩子们。李旦当时的样子就像是面对凶残袭击者的母兽,他决心为他的儿子们决一死战。

  而此时宣读过诏书的朝官们已经不把李旦放在眼里了。李旦虽仍为太子,却如囚犯。而为了女皇的利益,他们当然只能对困兽犹斗的太子不客气了。士兵们冲上来从李旦的怀中撕扯着小皇孙们。孩子们哭成一片,围在一边的奶妈和侍女们也哭成一片。

  李旦被打倒了,摔倒在地上。李旦被士兵们拖到了墙角,用刀剑逼着动转不能。李旦高声地喊叫着,声嘶力竭。最后,他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儿子们被一个个地押上了皇家的马车。李旦悲痛欲绝,他竟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保护。他用手死死攥住了挡在他前面的长剑,他的血在锐利的剑刃下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

  那马车载着孩子们的哭声立刻离开了东宫。

  此时李旦觉得活着不如死去。

  终于被卫兵们放开的李旦追到了东宫的门外。死寂的空空如也的道路直通女皇的后宫。李旦仰天长叹,他用鲜血淋淋的双于拼力捶打着自己单薄的胸膛。他既没有骂天地,也没有骂鬼神,他只是悲愤地骂着自己。

  呜呼!我枉为人夫!

  呜呼!我枉为人父!

  然后李旦平静了下来。

  从此李旦形同行尸走肉。

  一连串的厄运竟没有把李旦赶出东宫,这真是天下之奇观。他的五个儿子被降爵幽禁,罪名是连坐于刘窦二妃的巫蛊事件。至此,皇太子妃的失踪明朗了起来。成器与隆基分别是刘氏与窦氏的儿子,他们连坐顺理成章。而李旦的另外三个儿子呢?他们又连坐于两个被连坐的兄弟,这就不免有些牵强了。但是女皇就是要连坐,要在东宫斩草除根,要李旦从此独自忧愁。在空空荡荡已毫无生气的东宫,李旦的苦痛是可想而知的。这是母亲对他的更残酷的折磨。要他活着,活着而妻离子散,活着而孤家寡人。

  这是怎样的凄苦。

  女皇的更残忍处,是她在朝堂之上大声宣告,从此各王孙公卿一律不准与太子见面。这是朕的命令。太子虽仍为太子,却已如被软禁的囚徒,女皇可能是存心要把她的这个儿子逼疯。

  然而……

  到底人间还有冷暖人情,到底朝臣中还有天地良心,到底还是有人敢于冲破女皇的一言九鼎,到底在一个晚上还是有人烛照了漆黑一团的东宫。

  那是个女皇的禁令发布之后的夜晚。尚方监裴匪躬和中官范云仙便结伴来到了东宫。他们不顾不准进见太子的禁令,他们就是想见一见太子,就是想安慰安慰这个可怜的失去了很多亲人的年轻人。

  是将心比心,是设身处地,是善解人意,是舍生取义。

  裴匪躬等离开东宫的时候已是深夜。在这个腊月的晚上,天空开始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不久就铺满了洛阳城的石板路。路面如镜面般明亮光滑,冷风嗖嗖地吹着。裴匪躬觉得寒冷彻骨,他使劲拽了拽棉袍,不让雪花落到脖子里。他刚刚走出东宫的大门,就被黑暗中突然跳出的几个卫兵抓住,五花大绑了起来。

 
 

2008/05/08 制作

终篇(11)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