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9)

 

 




  李昭德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谏言,应当说是自武 登基之后关于皇嗣问题真正打动了她的一次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女皇也是第一次在听过了李昭德的谏言后没有对他说朕知道了,女皇沉默。她沉默是因为她被这个敢说敢道的李昭德震动了。她没有让李昭德退下去。想了很久之后,她才若有所思地对李昭德说,也许你是对的。

  因为她终于想到了她的死。朕的死。而朕的死怎么能无所归依呢?她要找到她的归宿。

  李昭德一番英勇谏言的效果是,他终于动摇了女皇立武承嗣为皇储的决心。但此一番努力,并不意味着太子李旦的东宫位置就稳固了。李旦的地位依然是危如累卵,朝不保夕,尽管他依然是那样地俯首帖耳,唯母皇之命是从。武 只是将困扰着她的皇嗣问题再度束之高阁。但是她知道她如此搁置,事实上也就是得罪了她目前并不想得罪的武姓一族。而这武姓一族,特别是武承嗣、武三思等,又是她离不开的一股力量。她还要使用他们,让他们为她的大周帝国卖命。那么,该怎样平衡他们呢?于是,聪明绝顶智慧超人又有着丰富经验与政治手腕的女皇武 ,很快便将做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的武承嗣晋升为首席宰相,此举令武氏一族弹冠庆贺。

  这就是安抚,安抚之中的希望。这或者也是武 独有的风格。

  于是,又重新获得了希望的得意而忘形的武承嗣便开始了他的报复。他不遗余力地向圣上进李昭德的谗言,他的攻击可谓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然而就在武承嗣一阵猛于一阵的攻势中,武 竟将李昭德也提升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列席宰相之位,令劲头十足的武承嗣骤然之间哑口无言。

  如此的人事安排,使朝中聪明的臣子们顿时悟出了武 的真实用意。他们也对女皇更生敬意,领悟了武 这一介女流何以能控制朝政长达三十年之久,何以能最终称帝。她有着非凡的才能。她总是能在各种派别、各种力量的相互牵制中,获得大周帝国的均衡。她有着任何人都无法揣度的心计,她永远不会轻易受任何人左右。

  在长寿二年的元旦,武 为自己在万象神宫举行了一次场面十分浩大的祭天祀地的仪式。仪式过后,是她亲自授意的一组“神宫大乐舞”的表演。举国同庆,百姓狂欢,总之女皇武 在歌舞升平歌功颂德的这一天里,可谓是欢快到了极点。

  第二天的清晨,武 来到了后宫的嘉豫殿,在此接受皇室各宗族亲戚的元旦恭贺。

  在皇室的亲属中,最早来此向女皇请安贺年的,是双双而至的东宫太子妃刘氏和李旦无比宠爱的窦德妃。刘氏与窦氏之所以来得最早,是因为她们也和她们的男人太子李旦一样,一直过着朝不保夕战战兢兢的生活。

  当东宫两妃恭恭敬敬诚惶诚恐地向女皇请安之后,便如释重负地退出了嘉豫殿。如此的请安活动原本并没有什么危险可言,然而,让一直守候在嘉豫殿门外的东宫奴婢们不安的是,她们竟一直没有能迎候到她们的主子。

  东宫的侍从们于是傻了。这时候黑夜到来,他们赶紧回宫将两妃失踪的消息禀报太子。

  奴婢和侍从们惊慌地跪在太子的脚下。他们生怕太子会怪罪他们,认为是因为他们的疏忽才使两位太子妃不翼而飞的。

  太子李旦尽管生性怯懦,但足够的智商还是有的。当听到侍从禀报了太子妃失踪的来龙去脉,他当即就预感到了这两个他喜爱的女人已凶多吉少。于是太子潸然垂泪,他绝望地对他脚下不断磕头的奴仆们说,你们退下去吧,这并不怨你们。

  随后太子李旦回到了自己房中,他锁住门后便捂着嘴痛苦地大哭起来。他在心里喊天问地,他呼唤着父亲的在天之灵,他哭诉着,父皇救我,还我的爱妃,还我的亲人……

  住在冷冷东宫中的李旦孤苦无助。他身边没有任何的兄弟姊妹,唯有的两个爱妃也从此弃他而去。洛河对岸的太平公主本是他的亲妹妹,是他的手足之亲,如今也因她嫁给了武姓人家而与他形同路人。如此,李旦才更加想念他的父亲,想念他死于非命的两个哥哥,想念被流放他乡的三哥李显。你们在哪儿?李旦在心里哭喊着,来救我呀,我的心已经被她踩在了脚下,来救我呀,父皇,要不就干脆带我走……

 
 

2008/05/08 制作

终篇(9)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