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14)

 

 




  李弘断了气,他的手垂落下去,瞳孔的光也散漫了开去。

  武 绝望已极,她紧抱着李弘,紧抱着她这第一个儿子。她把她苍白的脸贴在李弘苍白的脸上,让她的热泪滴在李弘已经冰凉的脸颊上。她默默无语。语言已无法表达她是怎样从小就深爱着弘,也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这深邃的悲哀。

  裴妃在东宫得知噩耗,顿时哭晕过去。后来她搬出东宫。一年之后,她便随了她的太子而去,从此长眠在孤零零的哀皇后坟冢中。

  李弘的死使高宗李治无比伤痛。他终日痛哭不已,不吃不喝。他觉得父亲送儿子是天下最最悲哀的事情。

  李弘死后废朝三日,举国同哀。

  三天以后,武 虽然满心伤痛,但她还是硬撑着重新开始临朝。她神色严峻,不苟言笑,虽不哭泣,但满朝文武还是看出了她内心深处的那一层浓浓的悲哀。她被那悲哀遮掩着。她不能想也不敢想,她从此不再有弘了。李弘已化作天空的白云,向着遥远的地方飘然而去。

  武 的冷静和克制引起了后人的猜疑。

  有史书说,李弘以请嫁二公主而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又说天后方图临朝,乃鸩伤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还说皇太子弘薨于合璧宫绮云殿(武 的宫殿),又说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如此众说纷纭,而这纷纭的众说自然是全要由武 来承受的。武 不辩解,所以她为自己立了无字碑,因她知道,是非功过只能任由后人评说,而她是无力阻拦的。

  总之,李弘死了。留下了永恒的悲哀和永恒的谜,唯有李弘死了是个事实。而另一个流传至今、令人感动的事实是,皇上和皇后追赠太子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的规格在洛阳远郊为李弘建造了恢宏的陵墓。李弘的恭陵气势磅礴。这样的一座陵墓足以寄托李治和武 对这个早夭太子的悲痛与哀思了。

  幸亏武 有四个儿子。太子空下的位置马上可以由她亲生的其他儿子们一个一个地替补上去,她无须为此近虑远忧。

  李弘命归西天之后,很快,比李弘小两岁的沛王李贤便被匆匆立为太子,搬进东宫。以李贤的聪明才智、勇武刚强以及他健康的体魄,他是完全可以在太子的位置上安然度过青春,日后成为风流倜傥而且会大有作为的一代天子的。

  但是李贤没有。李贤有些可惜了。他在太子的位置上没呆多久便被废为庶人,流放巴蜀,同样是因为他同他的母亲结下了不解的冤仇。而在这冤仇的背后,又是后宫女人那无尽的争风吃醋和浴血奋战。

  李贤是在皇室前往昭陵祭祀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途中诞生的。李贤就出生在那个摇摇晃晃的皇家的车辇中。李贤呱呱落地时,那辆豪华的马车中还坐着武 的姐姐韩国夫人。韩国夫人亲眼目睹了李贤的诞生,她很兴奋地紧搂着妹妹的第二个儿子。她并且觉得这个孩子长得很像她。本来,在一脉血统中的彼此相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宫的长舌妇们竟编造出李贤是韩国夫人的儿子的故事,因为她当时正得高宗李治的宠爱。而且这故事隐隐约约年深日久地始终流传着:李贤虽为武 之子,其实是出于韩国夫人的腹中。无论这传说怎样荒诞不经,但它们还是不幸地传到了李贤的耳中。于是,尽管李贤的身体依然很健康,但他的神经从此就不那么健康了。此后,他像着了魔一般想问题办事情,处处以韩国夫人之子为出发点。他甚至连武 对他的关切疼爱,也看做是这个女人因杀害了他母亲,心中有鬼,才故意与他亲近,以洗刷她心中的不安与罪恶。

  李贤已经走火入魔。

  武 听说后,觉得真是荒唐之极。李贤明明是从她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怎么白的竟可以如此变成黑的,而且李贤这个孩子居然还会相信?

  但不管怎样,李贤还是住在东宫里学习掌管政务。以他的才能和智慧,他本可以很快出道,并切实配合母后武 参朝议政。但是这个太子却一反常态地对朝事不感兴趣,对武 戒心十足。韩国夫人一家以及李弘一家的惨死,使李贤不愿被卷进任何由武 设置的圈套中去。他坚信武 是个危险的女人,不能与之太近。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李贤十分明智地选择了一种他在东宫居住时的生存状态:决不参与朝政,决不与母亲接近。

 
 

2008/05/08 制作

下篇(14)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