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7)

 应天故事汇/a>

 






  史家们认为,此一番苦肉计一定是武 精心策划的。她认为用一个美丽而无辜女婴短暂的生命来换取皇后的宝座是值得的。她尽管也无限伤痛,她所牺牲的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女儿。事后她宰杀自己骨肉的那双细嫩而修长的手,始终在颤抖。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一直觉得那手上沾满了自己女儿的鲜血。她不能原谅自己。她第一次产生了那种很深重的难以摆脱的罪恶感。但不久,她便真的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而武 真的是那样的女人那样的母亲吗?她真的能狠心杀了自己的女儿,用这种使自己无限伤痛的手段去换取皇后的皇冠吗?

  后来,今人有了种稍微温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当时婴儿的死亡率确实很高,加之小公主又出生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房中的炭火、被褥的不适,饮食的失调以及先天的不足等等都可以导致一个脆弱新生儿的骤然死亡。小公主不是任何人害死的,只是碰巧那时辰王皇后刚好来到武 的宫中,这就使她难逃凶手的罪责了。狡猾的武 利用了这一点。

  小公主就葬在长安近郊的一片土岗上。岗上是茂密的枯萎的丛林,风吹过时,发出凄凄厉厉的响声。皇帝亲自埋葬了他的女儿。在将女儿送进墓穴的时候,在无限伤痛之中,他心中的一个最最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废掉那个凶恶的皇后。

  那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武 一直郁郁寡欢。但她却并没有把对王皇后的仇恨,立即诉诸行动。甚至在李治每每提到要废掉王皇后时,她也只是缄口沉默。她觉得皇上的发泄其实都是些孩子气的愤怒,朝廷中废立皇后的事从来不曾轻易过!况且在王皇后的背后,还有着朝臣中那么强大的一股势力。因此武 不发话。她不发话是因为她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此举一旦在朝廷中引出什么震动来,成功则罢,而一旦失败了,那便是枉费心机,坏了大事。

  而比起武 ,那个精读儒学、满腹经纶的皇帝李治就显得简单多了。他只是凭借着一时的激愤,慷慨激昂,却并无把握时局与战机的意识。

  在一次早朝之后,他留下了辅弼自己的一些朝中老臣。他面对着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那些可以决定朝政以及国家命运的宰相们。他面对他们,吞吞吐吐,脸色通红。直到此刻,李治才意识到废立皇后在朝廷是怎样的一件大事,那是他几乎没有勇气面对的。

  他嗫嚅了半天最后才终于说出了半句话,朕,朕一直以皇后不能生育为耻,朕以为一国之母应……

  长孙无忌以舅父的身份义正辞严地警告李治:不能生育并不是皇后的罪过,况且她已是太子忠的养母。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并没有因此而触犯朝廷的纲常。

  可这个女人心狠手毒,她杀了朕的爱女,她……

  王皇后出身名门,自幼嫁给皇上与皇上同甘共苦。臣记得先皇辞世之前,曾苦心将太子和太子妃托付给臣,并说……

  你不要说了,以后不要再说这件事了。李治悻悻而起,你们退下吧,朕要休息去了。李治拂袖离开政务殿。

  他觉得心情非常不好。

  他回到武 处禁不住把这一切和盘托出。

  武 坐在一旁默默地听。她再一次证实了自己对朝中局势的分析,并更加证实长孙无忌这帮老臣们在朝中势力的强大。她沉默了很久,然后她终于说,其实我们都是玩偶。

  你说什么?

  是的,尤其是圣上。当初他们放弃了魏王而选择了圣上,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圣上会听他们的话,会听任他们摆布。还有忠。他们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选择忠为太子的。他们就是想这样一代代地将你们皇室操纵下去,控制下去。朝廷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他们决定,为什么?大唐的皇帝是圣上,但圣上却徒有虚名。难道圣上看不清这一层吗?

  真是这样……

  武 没有告诉李治他作为一个皇上应当怎样做。因为她已从李治硬撑着的男人的强悍中,看出了他面有难色,看出了他还没有发起进攻,在心理上就已经开始退缩了。这便是李治的天性,是武 深深了解与熟悉的,也是不会再改变的。于是武 变得和颜悦色。她收起了刚才那偶尔的对政治的敏锐与冷静。她说,我干吗非要那个皇后的位子?有你圣上就全够了。圣上才是一切,才是最最实在的。她是皇后又怎样呢?我有圣上,有圣上日夜相伴,患难与共,而她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