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14)

 应天故事汇/a>

 






  不会,我保证你不会。

  为什么?

  因为我了解父皇,他就是要你这样勇敢的人。他其实和你很像。

  和我很像?那怎么可能。那么你又是准?我怎么从没见过你?

  我很少到宫里来,我叫李治。

  晋王?

  李治的离群之马再也勒不住,他便也在一路的烟尘之中迅速消失了。

  荒野上只剩下武 。那么孤单的武 。还有那匹和武 一样孤单一样难于驯服的狂烈的野马狮子骢。

  魏王泰本以为废掉哥哥承乾,他被册立太子便是掌心中事。父亲迟迟没有宣布,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他对此毫无戒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废黜了太子承乾之后,竟有一股反对立他为太子的势力正在悄悄崛起。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股势力的核心人物,竟就是自己的亲舅父长孙无忌。无忌是朝廷的老臣,在父皇的心目中举足轻重,事实上他的意见也就是满朝文武的意见,他是决定一切的,有时连父亲也无法对抗。李泰想不到竟是舅父无忌站出来反对他,而无忌提出与他对抗的那个皇储人选,竟然是自己的那个生性懦弱且根本不懂朝政的亲弟弟晋王李治。李泰觉得舅父肯定是疯了。他不仅挑拨了李泰与李治这对亲兄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也反目成仇,而且是根本不顾及国家的利益而倘若父皇听从了舅父的鼓噪,那只会贻笑大方。

  但是魏王李泰还是低估了舅父无忌左右李世民的能量。就在此刻,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政务殿中,长孙无忌、褚遂良那批曾与李世民共同打下江山的老臣们,正不遗余力地向那个伟大的君王举荐他那个单纯、善良、仁孝的小儿子晋王治。他们认为唯有仁爱的李治在太子位上,才能真正地保住承乾与李泰的性命,保证他们不会再相互残杀。

  但是作为君王,治毕竟还是没有泰的那种才华、智谋和气魄,这正是朕的忧虑之处……

  但以臣之所闻,长孙无忌无限焦虑地说,魏王虽是我的亲外甥,但他私自聚拢各色党羽,图谋获取王位确有其事。在废掉太子承乾的事件中,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不念手足之情,相煎太急,已经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圣上如若真要立泰为太子,未来的朝廷必然会动荡不定。而以泰狠毒的天性,圣上其他皇子的性命包括承乾和李治的,怕也就很难保住了。此事还请皇上三思。

  你们不要再说下去了。李世民忧郁地站起来。他说,此事就先议论到这里吧,容朕再好好想一想。

  自从将太子承乾贬为庶人,李世民的心情就格外不好。无论如何,这不是李世民所愿意看到的现实。承乾和李泰都是他的亲骨肉,而他们又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在亲兄弟之间发生这种相互残杀本已令人痛心,而承乾的被废就是这场血腥的权力角逐中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虽然觉得李治没有治国的才能,但是他毕竟不愿再看到骨肉相残。也许他的大臣们说的是对的。

  于是,李治便常常被单独召到父亲李世民的政务殿或是后宫的寝殿。李世民并没有最后决定究竟在李泰和李治之间选择谁做王位的继承人,他只是想能更深地了解李治,并尽力去理解他,给予他帮助。

  从此,李治便常常在父亲身边。无疑他喜欢并崇拜父亲,特别是前些年母亲死后,他就更是热爱父亲。他觉得父亲不仅是他唯一的亲人,也是他精神的寄托与依靠。但是后来,这种情感中稍稍有了些变化,那就是父皇那里已不单单是父皇在吸引他,还有那个父皇的美丽质朴的侍女。那一次秦岭的狩猎使李治终生难忘。这个神奇的充满魔力的女人永远在他心中。尽管不情愿,也不喜欢,但李治最终还是点头了。他也越来越痴迷于能被父皇叫到身边。因为唯有在那里,他才能见到那个朝思暮想、令他寝食不宁的女人。

  这也是天意。

  但武 在那次狩猎中认识了晋王后,却从未对这个年轻的男人表现过丝毫的热情,仿佛他们从未相识。无论殿中有人无人,武 都没有对晋王讲过一句话,她甚至没有对他微笑过,她只是在偶然的与这个男人目光相撞的瞬间,迅速地垂下眼睑,而这时李治便会在她的脸上看到一片绯红。他们便是如此在君王的威严下,默默地相识着。